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执行程序 > 执行一般规定 > 证据是否都应在法庭上出示和质证

证据是否都应在法庭上出示和质证

时间:2024-02-14 浏览: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85374

证据的出示和质证在法庭上的重要性

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必须将证据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为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证据必须在法庭上进行出示和质证。这样可以避免认定事实时出现偏差。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审判人员可能考虑到证人不愿意公开作证,而选择不出示证据,或者虽然出示证据但不提供证据来源和证人姓名。这样做使得双方当事人无法对证据进行质证和辩论,对正确认定案件事实不利。因此,需要对这种情况进行纠正。

证据在法庭上的出示和质证

证据的出示和质证是人民法院审查核实证据的最重要和基本方式。对于双方当事人无异议的证据,人民法院可以确认该证据的证明效力。然而,如果一方当事人对证据提出异议,人民法院应进一步审查和核实该证据,不能将有异议的、未经核实的证据直接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

对于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的证据,虽然应当在法庭上出示,但不得在公开开庭时出示。

证据在法庭上的质证顺序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证据的出示和质证顺序如下:

  1. 原告出示证据,被告进行质证;被告出示证据,原告进行质证。
  2. 原、被告对第三人出示的证据进行质证;第三人对原告或被告出示的证据进行质证。
  3. 审判人员出示人民法院调查收集的证据,原告、被告和第三人进行质证。

当事人经审判长许可,可以向证人发问,当事人也可以互相发问。审判长也可以对当事人进行询问。

对无争议事实的处理

对于当事人无争议的事实,无需举证和质证。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应由当事人或其诉讼代理人宣读。如果因客观原因无法宣读,可以由审判人员代为宣读。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收集的证据由审判人员宣读。

对证据的举证责任

除举证责任倒置外,案件的同一事实由提出主张的一方当事人首先举证,然后由另一方当事人举证。如果另一方当事人无法提供足以推翻前一事实的证据,该事实可以认定;如果另一方当事人提供足以推翻前一事实的证据,那么需要由提出主张的当事人继续举证。

关于证据的认定

经过庭审质证的证据,如果能够当即认定,应当当即认定;如果当即不能认定,可以在休庭合议后再予以认定。如果合议后认为需要继续举证、进行鉴定、勘验等工作,可以在下次开庭质证后再进行认定。未经庭审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补充证据和重新鉴定、勘验

如果一方当事人要求补充证据或申请重新鉴定、勘验,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可以准许。补充的证据或重新进行的鉴定、勘验的结论必须再次开庭质证。

再次开庭审理和总结

如果法庭决定再次开庭,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应当对本次开庭情况进行小结,指出已经确认的证据,并指明下次开庭调查的重点。

在第二次开庭审理时,只对未经调查的事项进行调查和审理,对已经调查、质证并已经认定的证据不再重复审理。在法庭调查结束前,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应当对法庭调查认定的事实和当事人争议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