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个债权人申请执行分配的相关规定
(一)最高人民法院1998年7月8日起施行的《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88条规定:多份生效法律文书确定金钱给付内容的多个债权人分别对同一被执行人申请执行,各债权人对执行标的物均无担保物权的,按照执行法院采取执行措施的先后顺序受偿。多个债权人的债权种类不同的,基于所有权和担保物权而享有的债权,优先于金钱债权受偿。有多个担保物权的,按照各担保物权成立的先后顺序清偿。
(二)最高人民法院2009年1月1日起施行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5条规定:多个债权人对同一被执行人申请执行或者对执行财产申请参与分配的,执行法院应当制作财产分配方案,并送达各债权人和被执行人。债权人或者被执行人对分配方案有异议的,应当自收到分配方案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执行法院提出书面异议。
二、关于参与分配申请人的资格问题
1.关于已经起诉的债权人
根据《民诉意见》第297条规定,有资格申请参与分配的债权人仅限于已经取得执行根据或已经起诉的债权人。但在下一条即第298条又要求债权人在申请参与分配时要提交申请书并附有执行依据。而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执行规定》)第92条根本上重复了《民诉意见》第298条的规定,再次肯定了债权人申请参与分配要有执行依据。这样,司法解释之间甚至上下条文之间出现了自相矛盾之处,造成了司法实践中不必要的混乱。
对此,有人赞同已经起诉但未取得执行依据的债权人不可以参与分配,认为连执行依据都不具备就可以享有同申请执行人同等的受偿地位,这对于申请执行人以及那些已持有执行依据的债权人会产生不公平。
笔者认为已经起诉的债权人具有申请参与分配的资格,应当只要有人民法院的受案通知书,即可申请参与分配。因为,对于已经起诉的债权人来说,其起诉行为已经证明他们积极行使债权,并已经付诸实施,可能由于某些客观原因未取得执行依据。在现有的法律资源下,我们如果可以设计一定的程序在保障这些已经取得执行依据并已申请执行的债权人的权益的同时,兼顾那些已起诉但未取得执行依据的其他债权人的权益的话,就完全可以使法律的保护幅度面更广一些。并且,这样做会合并多个执行案件,更有利于提高法院的执行效率,节约司法资源。谭*桂老师提出这样一种方案:“未取得执行名义但已起诉的债权人参与分配,其分配所得应由执行机关提存。如果该债权人胜诉并获得最终执行名义,提存的款项由执行机关交付于该债权人,如果该债权人败诉,提存的款项由执行机关平均分配给已分配完毕的债权人。”他就是试图通过提存制度来解决这一问题。
2.关于债权已到期但尚未起诉的债权人
我国现行民诉法及司法解释并未赋予债权已到期但尚未起诉的债权人申请参与分配的资格。有学者认为,债权已到期但尚未起诉的债权人实际上是怠于行使自己的权利,是对自己债权的一种不负责任,对于这些怠于行使自己权利的人,就应当视为其自动放弃权利。但是笔者认为,未起诉的债权人并非都是因怠于行使自己的权利而未起诉。现实中也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债权人虽未起诉但是一直在向债务人要求清偿。事实上,由于债权的平等性,已经起诉的债权人的权利和债权已经到期但尚未起诉的债权人的权利并没有什么不同,起诉行为本身也并不能使提起诉讼的债权人产生任何优先权。并且,起诉行为和向债务人要求清偿的行为同样体现了债权人积极行使自己权利这一事实。
协议离婚后男方不履行抚养费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首先可以通过一审法院进行教育和警告;若前夫仍不履行,当事人可申请强制执行,包括提取工资、查封财产等方式来强制履行抚养义务。
关于代位权的法律规定。当被执行人无法清偿债务但对第三人享有到期债权时,法院可根据申请执行人的请求要求第三人履行债务。此外,合同法中的代位权是一种债权保全方式,允许债权人在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对第三方债务人的权利时,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债务人的权利。代位权的行
公益投诉是否适用行政复议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公益投诉不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因此不能申请行政复议。该法律明确规定了哪些情形可以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主要包括对各类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许可证等决定不服,以及认为合法权益被侵犯的情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费用问题以及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条件和范围。当事人在进行民事诉讼时需按规定缴纳费用,如确有困难可申请缓交、减交或免交。提起附带民事诉讼需满足多个条件,如原告人符合条件、被告人明确等。附带民事诉讼范围仅限于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导致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