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老赖无财产可执行的新规是什么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修改<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的决定》,增加了案件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删除失信名单的规定。《修改决定》明确指出,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查询被执行人财产两次以上,未发现有可供执行财产,且申请执行人或者其他人未提供有效财产线索的,法院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失信信息。
《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开始施行,取得了良好的法律和社会效果。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其中有关救济途径、失信名单的退出等规定不尽完善,制约了公布失信名单制度效果的进一步发挥,所以有了这次修改。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意味着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此时法院应当删除其失信信息。
但上述规定出台时间不长,实践中存在没有严格完成“规定动作”就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情况。
新规:老赖确无财产可执行将删除失信信息,你怎么看?
由于目前财产查控手段的局限性,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只是法律意义上的“确无财产可供执行”,并不意味着被执行人事实上绝对无财产可供执行。
因此,此次《修改决定》并未规定案件一旦终结执行后就立即删除失信信息,而是做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将删除失信信息的条件限定为“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查询被执行人财产两次以上,未发现有可供执行财产,且申请执行人或者其他人未提供有效财产线索”的,法院才删除失信信息。
这一规定较好地兼顾了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利益的平衡,确保了失信名单制度效果的有效发挥。
新规:老赖确无财产可执行将删除失信信息,你怎么看?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被执行人虽然可以免受失信惩戒,但仍然不能有《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中所列消费行为,包括乘坐高铁、飞机,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
公司被执行期间是否可以更换法人代表的问题。我国法律并未禁止在公司被执行期间进行法人代表的变更,但会受到一定限制。人民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可以传唤或拘传被执行人或其法定代表人等接受调查询问。执行程序的发生需具备特定条件,如具备作为执行根据的法律文书且已发
被执行人的土地保全问题。人民法院可根据申请对可能导致判决难以执行的案件裁定保全被执行人的财产,包括土地、房屋等不动产。对土地进行预查封时,需考虑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缴纳情况和土地是否可分割等因素。此外,债的保全包括债权人的代位权和撤销权,旨在保护债务人的
合同无效的执行程序。当合同被判定为无效时,如果涉及财产内容,法院有权强制执行被执行人名下的财产,如房产。但如果仅判决借款合同无效,由于没有实际可执行的财产内容,债权人无法申请强制执行。债权人应在起诉时同时要求返还借款,否则只能另行起诉。根据《民事诉讼
法人和执行董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的定义、特点和职责。法人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组织,承担有限民事债务。而执行董事在规模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中设立,可以兼任公司经理,其职权由公司章程规定。公司的股东根据其公司类型和出资额度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