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二条的规定,当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时,人民法院有权向相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财产情况,包括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根据不同情形,人民法院可以采取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措施,但这些措施的范围必须在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内。
如果法院执行企业账户没有足够的资金,可以考虑查封扣押被执行公司的机器设备、原料产品等财产。这些财产可以作为执行的标的物,以弥补债务的不履行。通过查封扣押财产,可以迫使被执行人履行其法律义务。
然而,如果经过查询和查封扣押后发现被执行公司确实没有可以执行的财产,人民法院可以裁定中止执行。中止执行意味着暂时停止执行程序,等待进一步发现被执行公司可能拥有的可执行财产。一旦发现可执行财产,执行程序可以重新启动,以实现债务的履行。
需要强调的是,人民法院在查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财产时必须依法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相关单位必须积极配合执行。此外,人民法院的措施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以确保执行程序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个人和公司的债务是否构成失信行为。只有当债务人具有履行能力却拒不履行义务、使用伪造证据等阻碍执行行为、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等情形时,才会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人民法院会根据情形决定是否将被执行人列入名单,并依法对其进行信用惩戒。申请人
失信人员签订的合同效力问题。失信人员通过欺诈手段签订的合同无效,涉及较大金额可能构成犯罪。同时,《合同法》规定了一些合同无效的情形。对于失信被执行人,法院可以进行信用惩戒并限制其高消费,包括限制乘坐高档交通工具、高消费场所消费等行为。
我国关于执行法官回避的决定权的问题。院长一般决定执行法官的回避,但如果执行法官是院长本人,则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在特定情况下应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申请他们回避,包括是当事人或近亲属、与案件有利害关系、与当事人有其他可能影响公正审理的关系等情况。
工伤赔偿申请强制执行的时间问题。主要取决于案件性质和情况,提交申请后需经过法院核实和审查,时间可能因多种因素而异。若被执行人财产充足且法院执行效率高,执行工作可能在数个月内完成;否则可能长达一年或更久。另外,文章还涉及工伤赔偿项目及计算标准和最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