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执行法院不受理执行申请的
执行申请的受理与否,对当事人的民事权利保护至关重要。因此,建议民事诉讼法应规定,当人民法院决定不予受理执行申请时,应作出裁定,当事人可以提起上诉。
(二)终结执行的
终结执行是一种结案方式,用于未完成执行的案件。对债权人来说,这涉及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因此建议除非申请人撤销申请,或者根据法律文书撤销执行,或者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的权利人死亡等法定情形,利害关系人对终结执行裁定不服时,应准许提起上诉,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司法实践中的一些案件也证明了增设这一规定的迫切性。例如,某地有一起执行案件,执行法院以被执行人死亡、无遗产可供执行且无义务承受人为由裁定终结执行。然而,债权人提出被执行人死亡是事实,但申请执行的是家庭共同债务而不是被执行人的个人债务,即使是个人债务,被执行人家中有楼房等物显然是家庭共有财产。因此,债权人要求法院撤销终结执行裁定,但该法院一直拖延不办。由于现行法律设计上缺乏相关的规定,使得债权人无法投诉,问题总是得不到解决。
结合司法实践,实体上的救济应具备以下内容:
(一)告询制度
在执行过程中,法院有义务告知案外人可以在一定期限内以债权人、各债务人为共同被告,向执行法院提起案外人异议之诉。对于债务人提出消灭或妨碍债权人请求之事由的,法院有义务告知其以债权人为被告,提出债务人异议之诉。同时,法院可以在不损害案外人和债务人利益的情况下,先征询申请执行人的意见。
(二)审判制度
为了简化和方便司法,对于异议之诉,可规定其一般适用普通民事审判程序的各项规定。对于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裁定驳回。案外人和债务人对驳回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三)处理制度
法院经审理,如果认为案外人的诉讼请求有理由,应判决宣告案外人对特定财产有特定的权利,法院不得再对特定标的物进行强制执行。对于债务人异议之诉,如果其有理由,可以排除执行力,即使执行名义未实现的部分。
异议人针对某保全裁定提出的异议申请。异议人请求法院解除对特定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并阐述了相关事实与理由,包括与第一被异议人的约定以及第二被异议人申请财产保全措施的情况。异议人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向法院提出异议,并附上相关证据材料。
徐某某起诉xx公司商品房委托代理销售合同纠纷一案的二审判决书内容。徐某某认为王某与xx公司购房合同无效,主张撤销原判并许可执行涉案房产。但根据现有证据,王某已支付全部购房款并长期居住,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徐某某的诉求被驳回。同时,本文还涉及购房款支付问
执行和解后是否需要缴纳执行费用以及强制执行的程序。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没有采取执行措施,执行费用不需缴纳,但申请费用需缴纳,并可以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或由法院决定。强制执行程序包括申请、法院受理、申请复议等步骤,案外人可以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如果理
执行异议的处理方法和申请方式。执行异议包括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对执行行为提出的异议,以及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的异议。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需提交证据证明执行行为违法,案外人异议可进行书面审查或听证程序审查。对异议处理结果不满,可依法寻求救济。执行异议申请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