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诉与仲裁指南 > 民事诉讼调解 > 二审提出行政赔偿调解不成怎么办

二审提出行政赔偿调解不成怎么办

时间:2024-08-27 浏览:6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87014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提起行政诉讼后,当事人对法院作出的一审判决结果不服的,可以向上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的,提起上诉后进行二审,那么行政案件二审法院调解不成如何处理?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二审行政赔偿调解失败后的处理方式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如果行政案件在二审法院无法达成调解,应当将行政赔偿部分发回重审。如果在二审期间提出了赔偿请求,法院可以进行调解,如果调解不成功,当事人将被告知可以另行起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零九条的规定,如果二审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审人民法院不予立案或者驳回起诉的裁定确有错误且当事人的起诉符合起诉条件,应当裁定撤销原审人民法院的裁定,并指令原审人民法院依法立案或者继续审理。

对于二审人民法院裁定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理的行政案件,原审人民法院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如果原审判决遗漏了必须参加诉讼的当事人或者诉讼请求,二审人民法院应当裁定撤销原审判决,并发回重审。

如果原审判决遗漏了行政赔偿请求,二审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依法不应当予以赔偿,应当判决驳回行政赔偿请求。如果原审判决遗漏了行政赔偿请求,二审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依法应当予以赔偿,在确认被诉行政行为违法的同时,可以就行政赔偿问题进行调解。如果调解不成功,应当将行政赔偿部分发回重审。

当事人提出行政赔偿请求的处理方式

如果当事人在二审期间提出行政赔偿请求,二审人民法院可以进行调解。如果调解不成功,应当告知当事人可以另行起诉。

行政诉讼中不配合法院执行财产的后果

根据规定,在行政诉讼中,以下情形属于妨碍行政诉讼:

  1. 有义务协助调查、执行的人无故推拖、拒绝或者妨碍调查、执行。
  2. 伪造、隐藏、毁灭证据或者提供虚假证明材料。
  3. 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或者威胁、阻止证人作证。
  4. 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
  5. 以欺骗、胁迫等非法手段使原告撤诉。
  6. 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法院工作人员执行职务,或者以哄闹、冲击法庭等方法扰乱法院工作秩序。
  7. 对法院审判人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诉讼参与人、协助调查和执行的人员恐吓、侮辱、诽谤、诬陷、殴打、围攻或者打击报复。

因此,在行政诉讼中,不配合法院执行财产属于妨碍行政诉讼的行为。法院可以采取以下处罚措施:

  1. 训诫。
  2. 责令具结悔过。
  3. 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
  4. 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

当然,如果这种行为已经构成犯罪,比如多次不配合执行财产,甚至采取暴力拒绝等行为,可能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

    《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中的档案销毁和涂改、伪造等行为的处理。规定明确,擅自销毁档案的行为将受到记过、记大过、降级或开除等处分;涂改、伪造档案的行为也将受到相应处分。目的是维护档案管理的秩序和确保档案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 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的产生方式

    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的产生方式,包括村民、居民委员会和企事业单位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的推选产生。文章还介绍了民事调解书的组成要素,包括标题、诉讼参与人身份、案由、事实、理由、协议内容、文书效力、署名和印章等。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每届任期为三年,可以连选连

  •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法律意义和作用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法律意义和作用。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具有公文书证的特性及较高的证明效力。它不仅是行政处罚、调解的依据,还是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和人民法院定罪量刑及确定损害赔偿的重要证据。其制作应严格遵循法定程序和要求。

  • 法院调解书丢失的处理方法及调解书的法律效力

    法院调解书丢失后的处理方法以及调解书的法律效力。调解书丢失后,当事人可携带身份证件到法院调取原调解书档案,并获得加盖公章的复印件。调解书是确认双方当事人协议内容的法律文书,具有确定当事人间民事法律关系的效力、结束诉讼的效力和强制执行的效力。

  • 人民检察院对调解书的抗诉申请的可行性分析
  • 医生误诊怎么赔偿
  • 行政案件申诉有期限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