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婚诉讼中,如果主审法官与对方当事人存在某种不正当的关系,这将不可避免地影响案件的公正审理。为此,法律赋予了当事人申请法官回避的权利。当事人在行使这种权利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当事人可以申请法官回避的情形包括:
当事人可以以口头或书面形式申请法官回避。
申请回避的方式包括:
法院在受理案件后应告知当事人申请回避的权利。合议庭组成人员确定后,应在3日内告知当事人。开庭审理时,审判长还应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
当事人可以在案件开始审理至法庭辩论结束前提出回避申请。
需要提醒的是,当事人在行使申请回避的权利时,应避免滥用。法律对可以回避的情形有明文规定,经当事人申请后,法院的审判委员会将决定法官是否回避。如果主审法官经当事人申请,审委会决定不回避,该法官将继续审理案件,在接下来的诉讼程序中可能会带有一定的情绪。根据实践经验,目前当事人申请法官回避的比例并不高,因此我们不建议当事人轻易提出回避申请。
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回避制度。当司法人员与案件或当事人存在利害关系或其他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关系时,应自行回避。如果未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申请其回避。回避申请的处理程序包括侦查、起诉和审判过程中的回避申请,被申请回避人员在决定作出前应暂停参与
涉外诉讼离婚中的法律适用与诉讼代理问题。涉外离婚当事人可委托中国公民、律师等作为诉讼代理人,外国人提交的诉讼文书需经公证和认证。人民法院处理涉外离婚诉讼适用中国法律,涉及子女抚养费、财产分割等问题原则上应一次性给付。如遇无法一次性给付情况,可要求提供
离婚诉讼中涉及夫妻共同财产的担保问题。在离婚案件中,当一方当事人恶意转移、隐藏、挥霍或处分财产时,另一方当事人可申请诉前财产保全。法律依据来自《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解释(二)》第二十八条。申请离婚财产保全的程序包括提供担保、预防
离婚案件的财产分割时间以及提起离婚诉讼的主体资格。财产分割时间受案件复杂程度影响,一审期间可能需要半年时间,判决书大约五个月下达。二审程序相对较快,最长不超过三个月。提起离婚诉讼的主体必须是婚姻关系的一方当事人,具有合法夫妻关系,并且具备完全民事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