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送达是指在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情况下,人民法院通过公告将诉讼文书有关内容告知受送达人的一种特殊的送达方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92条的规定,当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采用其他方式无法送达时,可以采用公告送达。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在案卷中应当明确记明公告送达的原因和经过。因此,合法的公告送达需要满足以下两个要件:
适用公告送达的条件之一是受送达人下落不明。这意味着受送达人没有固定的住址,也无法查明其现在的住址,使人民法院无法采用直接送达的方式向当事人送达诉讼文书。在使用公告送达时,需要严格审查是否满足适用条件。首先,在立案时应要求当事人提供双方当事人目前的详细地址和联络方式。对于自然人,需要提供身份证明和户籍证明;对于法人或其他组织,应提供工商行政管理局或其他登记机关的证明。其次,如果在送达时未找到被送达人或者邮寄送达的诉讼文书被退回,不能直接采用公告送达。应当查明被送达人是否因临时外出或迁移新址无法送达。再次,确认被送达人下落不明应该有公安部门或其单位、街道办事处的证明材料予以证实,必要时要对被送达人的近亲属进行调查询问。否则,构成程序违法。
另一个条件是用其他送达方式无法送达。这个条件是对上述条件的补充,指的是当事人虽然不构成下落不明,但是人民法院采取了《民事诉讼法》第七章第二节规定的公告送达方式以外的其他方式(包括直接送达、留置送达、邮寄送达等),最终无法向当事人送达法律文书。如果法院未采取公告方式以外的任何其他送达方式,不能证明用其他送达方式无法送达,就不符合该项条件规定的情形。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不能直接采用公告送达的方式送达法律文书,否则将构成程序违法。
送达回证的必要性和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送达诉讼文书时必须附带送达回证并直接交给受送达人。当受送达人无法直接接收时,可以交给同住成年家属、法人负责人等签收。如果受送达人拒收,可以采用留置送达等方式处理。此外,还可以采用传真
法院开庭审判的决定及准备工作。包括确定合议庭组成人员、送达起诉书副本给被告人、告知被告人委托辩护人的权利、通知相关当事人和证人、通知人民检察院开庭时间和地点、传唤当事人和相关人员以及公告开庭信息等。所有准备工作应以文字形式记录并附在案卷中,由相关人员
法院公示和拍卖程序的相关内容。文章指出,法院网站应提供公示和公告功能,拍卖信息也会在当地报纸等媒体上公告。在拍卖前需进行价格评估,评估结果需及时送达给执行双方当事人。法院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强制拍卖或允许被执行人自行变卖财产。确定拍卖机构时需遵循相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送达人下落不明或无法送达的情况下的公告送达
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中关于送达和期限计算的规定。民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规定了公告送达的方式和条件,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七条详述了判决书的送达方式。此外,刑事诉讼法中的期限计算、期限延误处理以及刑事诉讼证据的基本特征也进行了阐述。关于律师费用,文章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