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二条的规定,当事人下落不明或者其他送达方式无法实施时,可以采用公告送达调解书。具体适用条件包括:
1. 当事人下落不明,即受送达人没有固定住址,无法查明其现在的住址,且无法通过其他送达方式将诉讼文书直接送达给当事人。在适用公告送达前,应严格审查是否满足该条件,包括要求当事人提供详细地址和联系方式,并查清被送达人是否因临时外出或迁移新址无法送达。确认被送达人下落不明应有公安部门或单位、街道办事处的证明材料,并必要时对被送达人的近亲属进行调查询问。
2. 其他送达方式无法实施,即当事人虽然不满足下落不明的条件,但人民法院采取了除公告方式以外的其他送达方式后仍无法成功送达法律文书。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以证明用其他送达方式无法送达。
此外,公告送达的原因和经过必须在案卷中明确记载。
1. 确认被公告人下落不明的状况必须经过查证。根据民诉法的规定,被公告人下落不明必须经过查证方可认定,不能仅凭原告一方的陈述或少数联系不上的情况来认定。对自然人进行公告的,应由公民居住地的公安机关、居(村)委会或其所在单位出具离开住所、不知下落、无法代收或转交的证明;对法人进行公告的,应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其行政主管部门出具无人经营、负责人不知下落、无法通过其他方法送达或转交的证明。下落不明的事实一般应由当事人举证,当事人未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应主动审查依法取证。
2. 公告程序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根据相关规定,公告应公布与案件相关的法律事项,如公告送达起诉状或上诉状副本时,应公布起诉或上诉要点;公告送达裁判文书时,应公布裁判的主要内容,并说明诉讼权利、上诉期限和上诉的人民法院。公告的方式应当符合法律允许的范围,根据被公告人可能知晓的地域范围选择公告方式和范围。目前,网络传媒公告也可作为一种方式。
3. 卷宗中必须详细记载适用公告程序的相关事项和过程。公告程序是通过民事推定所产生的结果,因此在卷宗中必须详细记载适用公告程序的原因、查找认证的过程、公告的方式和过程等,以确保推定过程符合法律规定。
4. 适用公告程序应建立必要的审批制度和合议制度。适用公告程序的案件一般要求组成合议庭审理,因此决定适用公告程序应慎重且严格。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应建立一定的审批制度,由合议庭决定是否适用公告程序,以避免错误适用的风险。
行政诉讼的时效规定。包括复议申请、直接起诉、特殊情况延长期限、行政机关履行职责、未告知诉权或起诉期限、不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和超过起诉期限的原因等方面的规定。旨在明确行政诉讼的时效要求和相关规定,以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辩论权和处分权的区别。辩论权是当事人在诉讼程序中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进行的辩论和反驳权利,适用范围为诉讼程序;而处分权是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的权利。两者在司法程序中均起到重要作用。
调解协议书的法律意义和内容,包括其作为双方当事人自愿放弃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的法律文件的意义,以及调解书的主要内容如诉讼请求、案件事实和调解结果等。此外,文章还介绍了调解协议书的法律效力及要求,以及法律援助的条件和收费标准。
公告送达在民事诉讼中的注意事项。首先明确了公告送达适用的两种情形:当事人下落不明和使用其他方式无法送达,并强调了原告在证明下落不明时需负举证责任。其次,规范了公告送达的方式,包括在公告栏、报纸、信息网络等媒体上刊登公告等。最后,强调了公告送达的程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