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诉与仲裁指南 > 民事送达 > 被告公告送达开庭排期没有

被告公告送达开庭排期没有

时间:2024-02-02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88027

被告公告送达开庭排期是否存在疑问?

排期已确定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二条规定,如果被告下落不明或者无法通过其他方式进行送达,可以采取公告送达的方式。自公告发出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在案卷中应当明确记录公告送达的原因和经过。

公告送达开庭日期的确定

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第二款规定了期间的计算方式:“期间以时、日、月、年计算。期间开始的时和日,不计算在期间内。”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二十五条的规定,以时起算的期间从次时开始计算,以日、月、年计算的期间从次日开始计算。因此,公告期从登报日的次日开始计算是法律应当遵循的规定。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还有许多类似的规定,比如“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给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等,其中的“五日”、“十五日”都是从次日开始计算。

其次,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期间从次日开始计算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统一计算尺度,确保当事人的诉讼行为有效,从而稳定民事诉讼关系。在实践中,将期间的起算点设定为次日可以充分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也方便参与诉讼的各方计算和把握民事诉讼期间,从而提高诉讼效率并增加法律实效。

再次,公告内容明确规定:“自公告之日起经过60日,即视为送达”。这个60日是法律规定的期间,其中的“即视为送达”明确否定了第60日遇到节假日顺延的可能性。公告期、举证期和举证期满后的第三日构成一个连续的“期间统一体”,不能将其分割开来单独处理,应当连续计算。但是,如果这个“期间统一体”的最后一天遇到节假日,仍然需要按照法律规定顺延,以节假日后的第一天作为期间届满日,即开庭日。

最后,法律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要求法律用语易懂、具体和明确,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性,以便法律受众可以根据法律规定安排自己的法律事务,实现可预期的效果。按照第二种意见计算开庭日期既符合法律规定,又直观且便于操作。正如博登海默在《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一书中所说:“正义具有一张普罗透斯似的脸,变化无常,随时可呈现不同形状,并且具有极不相同的面貌”。确定开庭日期的准确性涉及到当事人的诉权保护和法律的严谨性,关系到法院判决的权威和实效。我们必须让每个人民群众都能清晰地看到这张法律正义之“脸”,请法官从确定“开庭日”开始。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行政诉讼时效的规定

    行政诉讼的时效规定。包括复议申请、直接起诉、特殊情况延长期限、行政机关履行职责、未告知诉权或起诉期限、不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和超过起诉期限的原因等方面的规定。旨在明确行政诉讼的时效要求和相关规定,以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 辩论权和处分权的区别

    辩论权和处分权的区别。辩论权是当事人在诉讼程序中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进行的辩论和反驳权利,适用范围为诉讼程序;而处分权是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的权利。两者在司法程序中均起到重要作用。

  • 调解协议书的法律意义和内容

    调解协议书的法律意义和内容,包括其作为双方当事人自愿放弃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的法律文件的意义,以及调解书的主要内容如诉讼请求、案件事实和调解结果等。此外,文章还介绍了调解协议书的法律效力及要求,以及法律援助的条件和收费标准。

  • 公告送达应注意的问题

    公告送达在民事诉讼中的注意事项。首先明确了公告送达适用的两种情形:当事人下落不明和使用其他方式无法送达,并强调了原告在证明下落不明时需负举证责任。其次,规范了公告送达的方式,包括在公告栏、报纸、信息网络等媒体上刊登公告等。最后,强调了公告送达的程序和

  • 法院传票送达之前能否撤诉
  • 劳动仲裁裁决未执行的处理方法
  • 行政处罚下达文书的时限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