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报告令是否可以公告送达?
可以。
公告送达的适用条件
第一,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是指受送达人无固定的住址,也无法查明其现在的住址,下落不明,使人民法院无法采用直接送达的方式向当事人送达诉讼文书。严格审查适用条件,慎用公告送达。首先,立案时应该要求当事人提供双方当事人目前的详细地址和联络方式。当事人是自然人的,要提供当事人的身份证明、户籍证明;当事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该提供工商行政管理局或者其他登记机关的证明;其次,送达时未找到被送达人或者邮寄送达诉讼文书被退回的,不可径行公告送达。应当查清被送达人是否因临时外出或迁移新址无法送达到;再次,确认被送达人下落不明应该有公安部门或其单位、街道办事处的证明材料予以证实,必要时要对被送达人的近亲属进行调查询问。否则,我认为构成程序违法。
第二,用其他送达方式无法送达的。该条件是对第一个条件的补充,
是指当事人虽然不构成下落不明,但是人民法院采取了《民事诉讼法》
第七章第二节规定的公告送达方式以外的其他方式(包括:直接送达、留置送达、邮寄送达等),最终无法向当事人送达法律文书。法院并未采取公告方式以外的任何其他送达方式,并不能证明用其他送达方式无法送达,在此情况下,就不符合该项条件规定的情形,即不能径直采用公告送达的方式送达法律文书,否则必然构成程序违法。
其次,必须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是指法院在采取公告送达方式以后,必须在卷宗中将采用公告送达的原因和经过记载明确,用于显示符合适用公告送达条件及适用公告送达方式的经过。若原审卷宗中没有这方面的记载,说明原审法院即未证实被告人下落不明,也没有采取其他任何送达方式,显系程序违法。
什么是财产报告令
被执行人应当报告的财产范围非常宽,既包括现金、动产、不动产,也包括债权、股权、投资权益、基金、知识产权等财产性权利;既包括当前的财产情况,也包括被执行人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至当前发生的财产变动情况。
收到法院要求报告财产令通知书以后,被执行人必须报告自己的财产情况。如果不报告,会被法院处罚的。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一条规定: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
法院公告的后果及影响,包括对原告和被告的影响、法律依据和要求、公告送达的方式和期限以及内容要求。公告送达会增加原告的诉讼成本并延长案件审理时间;对被告而言,即使未实际收到法律文书,也被视为已接收并可能失去答辩、提交证据和上诉的权利。公告送达的法律依据
涉外民事诉讼中的送达时间及相关特征。涉外民事诉讼可采用公告送达方式,自公告期满当事人未应诉起,经过一定期限,判决生效。其特点包括涉及国家主权、期间较长、适用法律的选择及需外国法院协助等。在跨国法律实施中,需特别注意处理这些特征。
涉外离婚案件的送达方式。包括依照国际条约、外交途径、委托使领馆、向诉讼代理人送达、向代表机构或分支机构送达、邮寄送达、电子方式送达以及公告送达等八种方式进行阐述。根据不同情况和受送达人所在国的法律规定,可以选择合适的送达方式。
行政处罚告知程序中的法律依据和告知内容的重要性。在行政处罚过程中,行政机关需明确告知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以及种类和幅度,确保当事人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行政机关应履行告知义务,保障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和听证权利,避免违法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