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诉与仲裁指南 > 民事送达 > 公告送达对方不来能开庭吗

公告送达对方不来能开庭吗

时间:2020-05-25 浏览:1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88034

公告送达对方不来能开庭吗?

可以开庭。

民事诉讼法

第九十二条 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节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公告送达,应当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

第一百四十三条 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被告反诉的,可以缺席判决。  

第一百四十四条 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期间以时、日、月、年计算。期间开始的时和日,不计算在期间内。”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二十五条亦明确规定“依照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民事诉讼中以时起算的期间从次时起算;以日、月、年计算的期间从次日起算。”因此公告期从登报日的次日开始计算系法律应有之义;我国民事诉讼法有诸多类似的规定,比如“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等,该“五日”、“十五日”均应当从次日起计算。

其次,我国民事诉讼法之所以规定期间从次日起计算,在很大程度上,其立法设计之理由在于统一计算尺度,确保当事人诉讼行为的有效性,从而稳定民事诉讼关系。实践中,对期间的起算点从次日起算,既能充分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也可方便诉讼参与人对民事诉讼期间的计算与把握,从而提升诉讼效率并增加法律实效。

再次,公告内容明确载明“自公告之日起经过60日,即视为送达”,该60日期间系法律拟制的期间,“即视为送达”无论从语词的内涵还是外延均否定了第60日遇节假日顺延的可能性;另公告内容所确定的公告期、举证期与举证期满后的第三日,三者系一个“期间统一体”,不能人为分离出来单独分别处理,而应当连续计算,但若该“期间统一体”的最后届满日遇节假日的,仍应当按照法律规定予以顺延,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日,即开庭日。

最后但并非不重要的一点是,法律的确定性与可预测性要求法律用语要做到易懂、具体、明确,使其具有可操作及可指引性,从而法律受众可依此安排自己生活的法律规划,以便实现可预期的效果,此乃法律之为法律的本质属性之一。按照第二种意见计算开庭日期既符合法律的规定,又直观且便于操作。博登海默在《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一书中言道:“正义具有一张普罗透斯似的脸,变化无常,随时可呈现不同形状,并且具有极不相同的面貌”。而开庭日期确定得是否准确涉及当事人诉权的保护和法律的严谨,事关法院判决的权威与实效,要让每一个人民群众看清这张法律正义之“脸”,请从法官准确确定“开庭日”伊始。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送达回证的必要性和方式

    送达回证的必要性和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送达诉讼文书时必须附带送达回证并直接交给受送达人。当受送达人无法直接接收时,可以交给同住成年家属、法人负责人等签收。如果受送达人拒收,可以采用留置送达等方式处理。此外,还可以采用传真

  • 如何查询法院传票

    法院传票的查询方式以及送达方式的相关内容。法院传票是法院特定程序及诉讼开始时发出的书面通知,可以通过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转交送达和公告送达等方式送达。传票应载明受传唤人的基本信息及传唤的事由等,受传唤人须依法签收。如有拒收情况,送

  • 公告送达应注意的问题

    公告送达在民事诉讼中的注意事项。首先明确了公告送达适用的两种情形:当事人下落不明和使用其他方式无法送达,并强调了原告在证明下落不明时需负举证责任。其次,规范了公告送达的方式,包括在公告栏、报纸、信息网络等媒体上刊登公告等。最后,强调了公告送达的程序和

  • 财产保全程序及要点

    财产保全程序的各个要点,包括送达时间、申请程序、提供财产线索、担保、裁定、解除和赔偿等方面。人民法院在接受财产保全申请后应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申请人需自行提供明确的财产线索,法院有权要求申请人提供担保。裁定一旦作出即生效,当事人需遵守,如有错误需

  • 法院民事裁定书是否要送达被执行人
  • 财产保全裁定送达原告吗
  • 支付令能公告送达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