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诉讼:
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情形下,诉讼可以中止。
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情形下,诉讼可以中止。
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情形下,诉讼可以中止。
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情形下,诉讼可以中止。
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的情形下,诉讼可以中止。
其他应当中止诉讼的情形下,诉讼可以中止。
一旦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诉讼将会恢复进行。
根据《专利法》第四十五条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授予的专利权不符合法律规定,可以请求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该专利无效。这一程序被称为“专利无效宣告程序”,宣告无效的专利将被视为自始不存在,即使行为人未经许可实施了该项技术也不构成侵权。
因此,专利无效宣告程序也是被告进行抗辩的常见程序之一。从理论上讲,如果专利被质疑并处于专利局的审查阶段,如果审查后认定专利确实无效,那么被告是不构成侵权的。因此,专利宣告无效程序似乎会从实体上影响民事侵权行为的认定结果。根据民诉法的规定,似乎确实需要中止诉讼。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第十一条,人民法院受理的侵犯发明专利权纠纷案件或经专利复审委员会审查维持专利权的侵犯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权纠纷案件,被告在答辩期间内请求宣告该项专利权无效的,人民法院可以不中止诉讼。
从这条规定可以看出,涉及发明专利的无效宣告程序并不是法院中止程序的必要条件。我国对发明专利申请的审查程序经过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实质审查,其专利具有足够的法律稳定性。因此,在发明专利侵权案件中,即使涉案发明处于无效宣告程序中,也无需中止审理。
本文涉案发明虽然处于无效宣告复审阶段,但法院认为其与案件审理无实质关联,驳回被告的中止审理请求,是符合法律规定的。
一审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遇到中止诉讼的法定情形时,如何裁定中止诉讼的问题。文章介绍了中止诉讼的情形,包括一方当事人死亡、丧失诉讼行为能力、法人终止等。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裁定中止诉讼,并说明理由。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后,恢复诉
两审终审制度的适用范围,主要针对涉及民事权利义务争议的诉讼案件。对于非诉讼民事案件,适用一审终审制度。同时,介绍了该制度的四种例外情况,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第一审案件、判处死刑案件的复核程序、刑罚在法定刑以下的案件的核准程序以及小额诉讼程序。
我国二审终审制下如何纠正错误判决的问题。当事人如认为一、二审判决存在重大误判,可申请再审或向检察院提起抗诉。已生效的判决如存在错误,可通过人民法院的审判监督权要求再审、人民检察院的审判监督权或当事人申诉来纠正。这些途径有助于实现司法公正和保障当事人的
关于诉讼费的退费规定。在人民法院审理涉嫌刑事犯罪的案件过程中,若移送处理则涉及退费情况;中止诉讼和中止执行的案件不予退费,但恢复时不再交纳费用;第二审决定发回重审的案件,会退还二审案件受理费;对于第一审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的案件,应当根据情况退还已交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