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方当事人死亡,需等待继承人是否参与诉讼;
(二) 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且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
(三) 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且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
(四) 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无法参与诉讼;
(五) 本案需要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
(六) 其他应当中止诉讼的情形。
1. 在借贷案件中,若债务人下落不明,法院应要求债权人提供证明借贷关系存在的证据,并公告传唤债务人应诉。若公告期限届满,债务人仍不应诉,借贷关系无法查明,则裁定中止诉讼。若在审理过程中债务人出走,下落不明,事实难以查清,则裁定中止诉讼。
2. 在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侵权案件中,被告在答辩期间内请求宣告该项专利权无效的,人民法院应中止诉讼。若专利权人提出财产保全申请并提供担保,法院可在裁定中止诉讼的同时责令被告停止侵权行为或采取其他制止侵权损害继续扩大的措施。若被告未在答辩期间请求宣告专利权无效,而在后续审理过程中提出无效请求的,法院可不中止诉讼。对于受理的发明专利侵权案件或经专利复审委员会审查维持专利权的实用新型专利侵权案件,被告在答辩期间请求宣告专利权无效的,法院可不中止诉讼。
一审终审和二审终审之间的差异。一审终审的判决结果不可上诉但可申请再审,而二审终审则允许当事人对一审判决结果提起上诉。同时,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关于一审终审和二审终审的规定,包括适用的案件类型、审理程序和证据审查等。
民事诉讼中二审期间的诉讼中止程序。诉讼中止是指在某些法定原因下,诉讼无法或不宜进行时,法院暂停诉讼的制度。根据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出现特定情形时应当中止诉讼,如一方当事人死亡、丧失诉讼行为能力、法人终止等。诉讼中止的程序包括法院作出裁定,
行政诉讼可以延期开庭。延期审理是指在已确定开庭日期或在开庭过程中,因法定原因导致无法按时进行庭审,法院决定推迟审理的一种诉讼制度。延期审理只适用于开庭审理阶段,延期前已进行的诉讼行为仍有效,但延期的时间不计入审理期限。与之相比,诉讼中止可以发生在诉讼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原则上不能先民事后刑事。如果在审理民事案件过程中发现涉嫌犯罪,且该犯罪案件的事实将直接影响民事纠纷案件的性质、效力和责任承担,法院应中止审理并将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待刑事程序终结后再恢复审理。先刑事后民事指在民事诉讼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