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审终审的现状

时间:2024-12-03 浏览:2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88233
两审终审的现状

中国的“两审终审制”对于法院审判活动的快速进行具有利益

中国的“两审终审制”是指在审判过程中只允许一次上诉机会,从而能够快速形成终审裁判结论。相比于实行三审终审制的其他国家,这种制度限制了上诉权和审级次数,有利于加快诉讼活动的进行,避免拖延和积压案件,提高单位时间内审结案件的数量。长期以来,中国的刑事审判能够在数月内完成,没有出现严重的拖延现象,这主要得益于“两审终审制”的审级结构。

提高诉讼效益与维护当事人权益的平衡

然而,提高诉讼效益只是刑事诉讼的一个目标。人们评价一个程序时,除了考虑其对提高效益的作用外,还要关注它对维护当事人参与权和程序公正性的影响。即使一个制度在效率和实用性上都很好,只要它导致某些人受到不公正和不人道待遇,从而导致社会法律实施的不公正,人们也会对其评价持消极态度。中国的普通救济程序虽然有助于提高诉讼效益,但限制了当事人特别是被告人的上诉权,减少了他们参与刑事诉讼活动的机会。而且,这种救济程序在司法实践中已经无法发挥其纠正错误、保护当事人权益的作用。因此,从整体上看,普通救济程序存在一些缺陷。我们将首先从微观层面对其具体环节和步骤进行评论,然后再对“两审终审制”及中国司法制度本身的缺陷进行宏观反思。

二审开庭审理的案件比例较低

由于二审合议庭只在“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并且需要改判的情况下开庭审理上诉案件,这种案件在司法实践中并不常见,因此二审开庭的案件比例较低。当然,如果检察机关提出抗诉,二审法院会全部开庭审理这些案件,但由于抗诉受到严格限制,而且几乎都是针对无罪或罪轻判决,旨在追求更不利的裁判结果,抗诉情况并不常见,因此二审法院开庭审理的案件增加有限。各地中级以上法院二审开庭的案件比例不一。有些法院的二审开庭案件比例低于10%甚至5%,而其他法院则可以达到20%。但一般来说,中级人民法院以开庭方式审理的上诉案件不会超过全部上诉案件的30%。然而,一些地区的中级人民法院正在逐步扩大二审开庭案件的比例。例如,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从1998年开始,对所有上诉案件,包括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都采取开庭审理的方式。这意味着至少在该院受理的上诉案件中,二审合议庭以开庭方式审理的案件比例可以达到100%!这一改革措施的实施意味着现行刑事诉讼法关于二审审判方式的规定已经没有实际意义。在一些具有重大影响的案件中,即使一审法院判处多名被告人死刑,二审法院仍然不会开庭审理,而是通过秘密阅卷和单方面调查,在提交审判委员会决定之后直接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二审期间的诉讼中止程序

    民事诉讼中二审期间的诉讼中止程序。诉讼中止是指在某些法定原因下,诉讼无法或不宜进行时,法院暂停诉讼的制度。根据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出现特定情形时应当中止诉讼,如一方当事人死亡、丧失诉讼行为能力、法人终止等。诉讼中止的程序包括法院作出裁定,

  • 二审维持原判多久才可以生效

    二审法院判决维持原判,二审送达之日生效,即原一审法院判决生效。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或者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宣告离婚判决,必须告知当事人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前不得另行

  • 行政诉讼基本原则怎么分类

    特有原则是行政诉讼所特有的,与刑事、民事诉讼特别是与民事诉讼相区别的基本原则。根据学界的一般观点,行政诉讼的一般原则包括: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原则;当事人诉讼法律地位平等原则;使用本民

  • 二审没去能申诉吗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案件的判决和裁定,当事人可以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人民检察院可以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抗诉。

  • 两审终审制的基本内容
  • 四级两审制的定义是什么
  • 离婚案二审是终审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