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诉与仲裁指南 > 司法鉴定 > 司法鉴定精神失常的有哪些相关规定

司法鉴定精神失常的有哪些相关规定

时间:2024-01-26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88728
司法鉴定可以鉴定精神问题,司法鉴定的结果是比较权威的,越权威的司法鉴定机构的结果就越有法律效力,这点是在打官司的时候要注意一下,那么司法鉴定精神失常的规定是如何的。手心律师网小编通过你的问题带来了“司法鉴定精神失常的有哪些相关规定”的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司法鉴定精神失常的相关规定

第二条 司法鉴定精神疾病的规定

根据案件事实和被鉴定人的精神状态,进行司法鉴定,并提供有关法定能力的科学证据。

第二章 司法鉴定机构

为了进行精神疾病的司法鉴定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地级市应当成立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负责审查、批准鉴定人员,组织技术鉴定组,协助开展鉴定工作。

第三条 鉴定委员会的组成

鉴定委员会由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司法、卫生机关的有关负责干部和专家组成,人选由上述机关协商确定。

第五条 技术鉴定组的设置

根据需要,鉴定委员会可以设置若干个技术鉴定组,承担具体鉴定工作,其成员由鉴定委员会聘请、指派。技术鉴定组不得少于两名成员参加鉴定。

第六条 疑难案件的鉴定

对于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内难以鉴定的疑难案件,可以重新委托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

第三章 鉴定内容

对于可能患有精神疾病的以下人员应当进行鉴定:(一)刑事案件的被告人、被害人;(二)民事案件的当事人;(三)行政案件的原告人(自然人);(四)违反治安管理应当受拘留处罚的人员;(五)劳动改造的罪犯;(六)劳动教养人员;(七)收容审查人员;(八)与案件有关需要鉴定的其他人员。

第八条 鉴定委员会的补充、重新和复核鉴定

鉴定委员会根据情况可以接受被鉴定人补充鉴定、重新鉴定、复核鉴定的要求。

第九条 刑事案件中的司法鉴定

刑事案件中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包括:(一)确定被鉴定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患何种精神疾病,实施危害行为时的精神状态,精神疾病和所实施的危害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有无刑事责任能力。(二)确定被鉴定人在诉讼过程中的精神状态以及有无诉讼能力。(三)确定被鉴定人在服刑期间的精神状态以及对应当采取的法律措施的建议。

第十条 民事案件中的司法鉴定

民事案件中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任务如下:(一)确定被鉴定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患何种精神疾病,在进行民事活动时的精神状态,精神疾病对其意思表达能力的影响,以及有无民事行为能力。(二)确定被鉴定人在调解或审理阶段期间的精神状态,以及有无诉讼能力。

第十一条 被害人的精神状态鉴定

确定各类案件的被害人等,在其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的精神状态,以及对侵犯行为有无辨认能力或者自我防卫、保护能力。

第十二条 证人的精神状态鉴定

确定案件中有关证人的精神状态,以及有无作证能力。

第四章 鉴定人

具有下列资格之一的人员可以担任鉴定人:(一)具有五年以上精神科临床经验并具有司法精神病学知识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二)具有司法精神病学知识、经验和工作能力的主检法医师以上人员。

第十四条 鉴定人的权利

(一)被鉴定人案件材料不充分时,可以要求委托鉴定机关提供所需要的案件材料。(二)鉴定人有权通过委托鉴定机关,向被鉴定人的工作单位和亲属以及有关证人了解情况。(三)鉴定人根据需要有权要求委托鉴定机关将被鉴定人移送至收治精神病人的医院住院检查和鉴定。(四)鉴定机构可以向委托鉴定机关了解鉴定后的处理情况。

第十五条 鉴定人的义务

(一)进行鉴定时,应当履行职责,正确、及时地作出鉴定结论。(二)解答委托鉴定机关提出的与鉴定结论有关的问题。(三)保守案件秘密。(四)遵守有关回避的法律规定。

第十六条 鉴定人的违法行为

鉴定人在鉴定过程中徇私舞弊、故意作虚假鉴定的,应当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章 委托鉴定和鉴定书

第十七条 委托鉴定的要求

司法机关委托鉴定时,需有《委托鉴定书》,说明鉴定的要求和目的,并应当提供被鉴定人及其家庭情况、案件的有关材料、工作单位提供的有关材料、知情人对被鉴定人精神状态的有关证言、医疗记录和其他有关检查结果。

第十八条 鉴定书的内容

鉴定结束后,应当制作《鉴定书》。《鉴定书》包括委托鉴定机关的名称、案由、案号,鉴定的目的和要求,鉴定的日期、场所、在场人,案情摘要,被鉴定人的一般情况,被鉴定人发案时和发案前后各阶段的精神状态,被鉴定人精神状态检查和其他检查所见,分析说明,鉴定结论,鉴定人员签名,并加盖鉴定专用章,有关医疗或监护的建议。

第六章 责任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评定

第十九条 刑事案件被鉴定人责任能力的评定

被鉴定人实施危害行为时,经鉴定患有精神疾病,由于严重的精神活动障碍,致使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为无刑事责任能力。被鉴定人实施危害行为时,经鉴定属于具有精神疾病的既往史,但实施危害行为时并无精神异常,或者精神疾病的间歇期,精神症状已经完全消失,为具有责任能力。

第二十条 民事案件被鉴定人行为能力的评定

被鉴定人在进行民事活动时,经鉴定患有精神疾病,由于严重的精神活动障碍致使不能辨认或者不能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为无民事行为能力。被鉴定人在进行民事活动时,经鉴定患有精神疾病,由于精神活动障碍,致使不能完全辨认、不能控制或者不能完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被鉴定人在进行民事活动时,经鉴定属于具有精神疾病既往史,但在民事活动时并无精神异常,或者精神疾病的间歇期,精神症状已经消失,或者虽患有精神疾病,但其病理性精神活动具有明显局限性,并对他所进行的民事活动具有辨认能力和能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第二十一条 诉讼过程中有关法定能力的评定

被鉴定人为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在诉讼过程中,经鉴定患有精神疾病,致使不能行使诉讼权利的,为无诉讼能力。被鉴定人为民事案件的当事人或者是刑事案件的自诉人,在诉讼过程中经鉴定患有精神疾病,致使不能行使诉讼权利的,为无诉讼能力。控告人、检举人、证人等提供不符合事实的证言,经鉴定患有精神疾病,致使缺乏对客观事实的理解力或判断力的,为无作证能力。

第二十二条 其他有关法定能力的评定

被鉴定人是女性,经鉴定患有精神疾病,在她的性不可侵犯权遭到侵害时,对自身所受的侵害或严重后果缺乏实质性理解能力的,为无自我防卫能力。被鉴定人在服刑、劳动教养或者被裁决受治安处罚中,经鉴定患有精神疾病,由于严重的精神活动障碍,致使其无辨认能力或控制能力,为无服刑、受劳动教养能力或者无受处罚能力。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司法鉴定申请方需要支付多少钱

    司法鉴定申请的费用问题。申请费用由申请人承担,根据标的额大小按照一定标准收取。翻译费用在特定情况下可免除。费用标准具体根据标的额的不同范围而定,对于大额标的案件,省级部门会制定收费上限。

  • 重新申请司法鉴定的条件

    重新申请司法鉴定的条件。依据相关规定,重新鉴定可在特定情形下提出,包括原鉴定人资格问题、超出业务范围、未能回避等情况以及委托人或其他诉讼当事人的异议。重新鉴定应委托更高资质的机构进行,若涉及重大或复杂案件,可组织多个机构鉴定。鉴定过程中,可向专家咨询

  • 仲裁裁决不予执行的情形

    仲裁裁决不予执行的情形。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仲裁裁决存在无仲裁条款或协议、裁决事项超范围、违反法定程序、缺乏主要证据支持、适用法律错误、仲裁员行为违法等情形时,人民法院有权裁定不予执行。裁定结果会通知双方当事人和仲裁机构,当事人可重新申请仲裁或

  • 行政复议审查合法性的要素

    行政复议审查合法性的三个要素。首先,行政机关必须行使法定职权,其设立、变更、撤销及职权范围需遵循法律、法规。其次,具体行政行为的客观事实需清楚、证据需确凿。最后,具体行政行为需适用法律、法规正确。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规定,行政复议机

  • 司法鉴定程序的规定
  • 合同履行原则及义务
  • 未成年人遭遇性侵的追诉时效是多久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