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 土地利用 > 土地使用权 > 什么是土地托管,土地托管的几种模式

什么是土地托管,土地托管的几种模式

时间:2024-09-02 浏览:3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8887

农村土地托管: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

土地托管的背景

自古以来,土地一直被视为农民的命根子。改革开放之前,农民主要依靠农作物收成获取经济收入,而改革开放之后,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逐渐转变为外出务工。然而,随着农村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农村面临着日益突出的“谁来种地”的问题。

农村现状

目前,大多数中国农村的青壮年常年外出务工,而儿童和老人则留守在家。然而,儿童和老人无法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导致越来越多的可耕地荒废。这种情况下,农民的唯一财产被荒废,实在令人惋惜。

土地托管的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农村土地无人耕种的问题,土地托管模式被一些试点地区采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那么,什么是土地托管呢?土地托管有哪几种模式呢?土地托管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谁来种地”的问题吗?

土地托管的定义

土地托管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土地制度改革进程中产生的新成果。它是指农民将自己的土地委托给社会化服务组织(如供销社或农民合作社),由该组织为农民提供一个、多个或全部生产环节的服务,但土地的收成依然归农民所有。

土地托管的模式

目前,土地托管的模式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1. 全程托管:农民支付一定的托管费用,托管方为农户提供耕种、收割、管理、销售等一系列服务。2. 劳务托管:农户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全部劳务委托给托管方承担,农户负责种子、化肥、农药、水电等农资投入。3. 订单托管:农户将农业生产过程中某个时段的劳务委托给托管方,托管方按劳务项目获得报酬。

土地托管的局限性

据了解,土地托管是一种土地管理模式,其核心是保证农民对土地的承包权、经营权和收益权。无论农民的收入多少,托管单位(供销社或农民合作社)都将扣除托管服务费用后归还给农民。然而,近年来粮食价格持续下降、托管费用过高以及托管存在风险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土地托管并未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开展。此外,目前大多数普通民众对土地流转的接受程度高于土地托管。因此,在短期内,土地托管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农民土地流转协议范本

    农村土地流转协议的范本,包括甲方和乙方的权利和义务、土地流转方式、流转土地的用途、流转时限、流转数量及费用和付费方式等。合同规定了双方协商达成的条款,旨在规范农村土地流转,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明确了合同的变更与解除情况。

  • 土地被征收农民的权利

    土地征收过程中农民的权利。农民拥有维护土地所有权及使用权、预征知情权、调查结果确认权等权利。同时,政府有义务公告征地批复结果、土地补偿方案等。在征地过程中,农民有权对补偿标准提出异议,拒绝未全额支付补偿费的政令,并对违法占用土地行为进行举报。

  • 承包土地互换合同范本

    甲、乙双方基于平等协商原则,依照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互换事宜。文章详细列出了互换土地的标的、期限、双方权利义务关系、流转合同到期后地上附着物及相关设施的处理、交付土地的时间、违约责任、其他约定等内容,并约定了合同生效的条款和相关补充协议

  • 农村互换土地口头协议的效力问题

    农村互换土地口头协议的效力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应当签订书面合同,但实际上多采用口头协议。在处理口头协议的效力时,应尊重历史和面对现实,确认其效力以维持农村良好秩序。同时介绍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的定义,即承包方之间交换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一种流转方式。

  • 第二轮土地承包的政策规定
  •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的法律要求
  • 农民耕地使用权是否能够永久拥有
土地利用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