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保全范围的法院应如何审查
时间:2025-02-07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依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如果不取采保护措施的情况下,证据会出现被毁坏或者丢失等情形的,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捐出申请对证据进行保全,以保证案件得到公正的审判,那么证据保全范围的法院应如何审查?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证据保全范围的法院审查
一、保全主体和保全证据
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证据保全申请应进行严格审查,以确保保全的证据材料符合相关要求。证据保全的目的是在事先调查的基础上确定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证据,以使其能够发挥证据的作用,证明案情的相关事实,并最终有利于当事人的诉讼目的和法院的正确裁判。对原告提出的证据保全申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审查:
- 保全主体必须是案件的利害关系人,要求保全的证据必须是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证据。对于原告自己可以取得或通过公证等方式可以固定的证据材料,不予保全。
- 原告应提供被告实施侵权的初步证据,使法官相信侵权事实已经或有可能发生。如果原告提供的是被告侵权的直接证据,则应认定为原告提供了侵权的初步证据;如果原告提供的是被告侵权的间接证据,则这些间接证据应相互印证,单一的间接证据不足以使法官相信侵权事实已经或可能发生。
- 证据保全范围应与原告的诉讼请求相一致。原告在起诉的同时提出证据保全申请,将证据保全作为法院替原告取证的有利手段,将其能够想到的事项都在保全申请中列出。然而,法院应审查保全事项与原告权利及诉请的对应关系,以避免保全针对性不强,甚至导致被告对法院的保全行为提出质疑。
二、证据保全的条件
证据保全的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待保全的事实材料应与案件所涉及的法律关系有关,即应能够证明案件有关事实的材料。
- 待保全的事实材料存在毁损、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可能性。毁损是指证据材料的品质、外形或数量等发生变化,丧失了证据材料的原貌。例如,作为证据资料的物品是一些已经开始腐烂的水果,如果不及时采取保存措施,到证据调查时,这些水果的状态肯定会发生较大变化,失去了其证明力。灭失是指证据材料丢失、消失而不复存在。例如,提供证言的证人年事已高或患重病,如果不及时提出其证言,在将来的证据调查时,可能因证人的死亡而无法取得该证人的证言。以后难以取得是指因有关情形的存在,有可能使证据材料在将来难以收集到。例如,知晓案件有关情况的人将要出国,或物证、书证等被转移而去向不明。
- 证据保全可以在诉讼过程中或在诉讼(或仲裁程序)启动之前进行。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财产保全的申请和担保
财产保全的申请和担保流程,以及财产保全裁定的时限、担保要求与解除机制。申请人需提出申请并提供担保,法院有权要求相应担保。诉前保全必须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诉中保全则视情况紧急程度而定。财产保全可因多种原因解除,如被申请人提供担保或履行判决义务。同时,
-
新《民诉法》下的诉讼保全程序
新《民诉法》下的诉讼保全程序,包括担保要求、申请方式、财产保全措施、诉前和诉讼中的保全申请时间以及保全对象的界定。担保不是必须的,法院有一定的裁量权;申请方式包括书面和口头;保全措施包括查封、扣押等;诉前保全在起诉前,诉讼保全在诉讼程序开始后;保全对
-
房屋解封的条件
房屋解封的条件和相关法律规定。房屋被财产保全后,可以通过未起诉、提供担保、撤回申请、新裁定和履行义务等方式申请解封。同时,《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为解封提供了法律支持。申请解封需遵循相关程序和法
-
交通事故责任方无赔偿能力的解决办法
交通事故中责任方无赔偿能力的解决办法。首先提出当事人应主动与对方协商寻求解决方案;其次如协商无果,受害者可以向法院起诉并保全财产,法院可采取多种执行措施强制执行;再谈暂时中止执行的情况;接着阐述了交通事故赔偿费涵盖的项目。最后,介绍了申请交通事故财产
-
法院保全费用的收取方式
-
被告解除财产保全的法律程序
-
财产保全费用的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