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市对受案范围交叉的案件缺乏统一的划分原则。各区县仲裁和监察部门根据各自的认识和理解处理交叉问题,导致难免产生分歧和推委、扯皮现象。
对于严重违法案件,仲裁的处理力度不够。有些用人单位故意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规章,严重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甚至引发职工的过激行为,给社会稳定带来危害。仲裁只能追究违法者的经济责任,而不能对其进行行政处罚。
有些案件双方争议较大,事实不易查清,且法律依据不足。处理这类案件时需要确认解除劳动合同是否合法,同时还要确认职工的工资收入情况、工作年限、违纪及失职的事实等。由于涉及企业自身的管理行为是否正确,企业往往抵触情绪较大,举证及取证困难,给事实的认定带来难度。如果由监察处理这类事实不清、法律依据不足的案件,行政风险较大。
在大量的劳动争议案件中,有一些争议是能够避免的,只是由于工作不到位或政策宣传不到位。例如,缴费工资基数不实的问题,很多企业不按规定缴费,影响职工利益,给社会保险基金带来压力。另外,一些职工对于劳动合同的基本问题搞不清,发生争议后要求经济补偿金。这些问题都说明政策宣传工作不到位。
社会保险争议是受案范围有交叉的案件中矛盾最突出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劳动仲裁机构、劳动监察机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都应当受理企业和职工因社会保险问题引发的争议。然而,我市仲裁和监察两个部门受理社会保险争议和违法案件,导致问题复杂化,增加了工作量和成本。
适用简易程序的人民法院的相关内容。这类法院仅限于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且审级仅限于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必须是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民事案件。当事人自愿选择适用简易程序,并经法院审查同意后,可以进行审理。法院应
仲裁与民事诉讼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仲裁需双方达成协议并不得再起诉,由仲裁委审理并组成仲裁庭,具有专门的仲裁规则和程序。民事诉讼则由法院审理,程序更为复杂。仲裁机构相对封闭,注重保护当事人隐私;而法院则公开审理。仲裁费用较高,但两者在特定情况下存在联系,
独任仲裁员的选定方式和合同纠纷仲裁程序的步骤。首先介绍了当事人如何共同选定或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仲裁员。然后详细阐述了仲裁程序的申请和受理、仲裁庭的组成形式、开庭和裁决等步骤。整个仲裁程序旨在解决合同纠纷,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且裁决具有法律效力。
公司未缴纳社保的强制执行程序。当取得仲裁裁决后,如果公司拒不执行,可按照相关步骤申请强制执行。申请人需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申请书和相关材料,包括仲裁裁决书等。申请强制执行的时限根据当事人身份不同而有所区别。最后根据仲裁法的相关规定,当事人可依法申请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