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行为是否具备可诉性,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量。
1、可诉性行政行为必须是拥有行政管理职权的机关、组织和个人所实施的行为。行政监督检查行为从一开始即体现了这一特征,检查人员行使检查权时必须出示执法身份证件,显示与其职务的关系,其行为为了一个什么行政目的,必须说明来意,让相对人知晓。
2、可诉性行政行为必须是与行使行政职权有关的行为。检查人员应在合理判断确为履行职务之必要,才能行使其监督检查权的,如果检查人员带着个人的目的,为了报复和其他有关经济的目的,行使其与职务无关的行为,只能是由个人负责。
3、行政行为必须是对公民、法人、其他组织权利义务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行政监督检查行为可直接影响相对人正常的工作秩序和生活秩序,如案例一,正在营业的场所突然来几个执法人员的检查,使经营者不得不停止经营,接受检查,导致经营的信誉下降,甚至检查生产经营记录时涉及到商业秘密等。在合法经营的前提下,常常会引起经营者的反感,认为检查人员无检查目的,是在进行搜查等等。
我国行政诉讼法律对其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作出了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有国家行政职权的机关和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不服,依法提起诉讼的,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xx市XX有限公司与XX之间的劳动仲裁案件被告上诉法院的情况。原告公司认为仲裁委员会关于工资和经济补偿金的裁决错误,被告的工作年限不满半年,申诉部分已丧失请求权,并且被告放弃了领取工资的权利。因此,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决不支付工资和经济补偿金,
国际体育仲裁的法律适用原则及仲裁机构的分类。在解决体育争议时,国际体育仲裁院遵循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当事人可选择适用的规范和法规;若未选择,则适用瑞士法或公平及善良原则,并适用有关体育组织所在地的国内法。同时,介绍了临时仲裁庭和常设仲裁机构的特点和区
物业纠纷的维权方法,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三种方式。协商调解分为民事调解和行政调解两种,没有法律效力;仲裁需双方达成仲裁协议,仲裁裁决具有一裁终局的法律效力;诉讼程序包括提交起诉状、开庭辩论、调解或判决等步骤。
第八十五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制止,并责令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