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 > 民诉法 > 法院民事判决不赔付会被纳入黑名单吗

法院民事判决不赔付会被纳入黑名单吗

时间:2024-08-31 浏览:7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0177
对于双方当事人的民事纠纷,如果人民法院已经依法判决的,双方当事人是需要履行的。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自己是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有的人可能不会配合,那么,法院民事判决不赔付会被纳入黑名单吗?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

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法律后果

1. 金融机构限制

一旦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对被执行人限制其贷款、融资等金融活动。此外,他们还会降低被执行人的信用卡额度,并将其存款情况及时通过司法查询平台报告给法院。

2. 工商管理部门限制

工商管理部门将降低失信被执行人的信用等级,并限制其“守信用、重合同”评比资格。

3. 特殊主体的限制

如果被执行人是国家机关或者公务员、中共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特殊主体,根据有关规定,他们将在评优选先、晋职晋级等方面受到限制,甚至可能取消其政治待遇、荣誉称号,直至给予纪律处分。

4. 出境限制

失信被执行人将受到出境限制。铁路部门将不向其出售火车票,民航部门将不向其出售机票。

5. 招标投标管理部门限制

招标投标管理部门将限制失信被执行人参加政府采购和工程项目招投标。

6. 建设和规划管理部门限制

建设管理部门将暂停受理失信被执行人的工程项目许可、资质审批,暂缓受理建筑市场相关业务事项,暂缓办理建设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备案等工作。规划管理部门将暂停办理失信被执行人享有使用权的土地的规划报建手续,以及暂缓办理在建项目的后续规划手续。

7. 其他限制

除上述限制外,还可能存在其他限制措施。

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法律定义与后果

“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通俗地称之为“失信者黑名单”。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2013年7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82次会议通过)第一条规定,被执行人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六类人将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依法对其进行信用惩戒。

这六类人包括:

(一) 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的人;

(二) 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者以隐匿、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的人;

(三) 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的人;

(四) 违反限制高消费令的人;

(五) 被执行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人;

(六) 其他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人。

一旦人民法院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向社会公布,相关职能部门将全方位地对列入“失信者黑名单”的被执行人进行限制,包括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政府扶持、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征信系统记录等方面的限制。这些限制将使失信被执行人的社会信誉度明显降低,从而在商业经营、社会生活等方面受到各种限制,最终迫使其主动履行法定义务。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强制执行的流程

    强制执行的详细流程。首先,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包括民事判决、裁定、仲裁机构的裁决以及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法院受理后,如认为执行行为违法,当事人可提出书面异议。对裁定不服的,可申请复议。执行员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并责令履行,

  • 法院判决无法赔偿的解决办法

    当法院判决无法赔偿时,法院可以采取的强制执行措施。包括查询、冻结、划拨存款,以及扣押、拍卖、变卖财产等方式。当事人必须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或裁定,否则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同时,被执行人需按要求报告财产情况,否则可能面临罚款或拘留等处罚措施。

  • 侵权损害优先赔偿如何执行

    侵权损害优先赔偿由被执行人执行,如果被执行行在判决书规定的期限内不执行的,受害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对损害赔偿责任范围的确定,不能采用刑事责任的确定方

  • 房产归属纠纷如何强制执行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人民法院对归属纠纷作出判决后,如果被执行人执行的,经申请人申请后,法院可以强制执行。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

  • 确认合同效力的判决能否强制执行
  • 民事二审维持原判怎样申请强制
  • 有判决有调解书如何申请执行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