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对被执行人限制其贷款、融资等金融活动。此外,他们还会降低被执行人的信用卡额度,并将其存款情况及时通过司法查询平台报告给法院。
工商管理部门将降低失信被执行人的信用等级,并限制其“守信用、重合同”评比资格。
如果被执行人是国家机关或者公务员、中共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特殊主体,根据有关规定,他们将在评优选先、晋职晋级等方面受到限制,甚至可能取消其政治待遇、荣誉称号,直至给予纪律处分。
失信被执行人将受到出境限制。铁路部门将不向其出售火车票,民航部门将不向其出售机票。
招标投标管理部门将限制失信被执行人参加政府采购和工程项目招投标。
建设管理部门将暂停受理失信被执行人的工程项目许可、资质审批,暂缓受理建筑市场相关业务事项,暂缓办理建设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备案等工作。规划管理部门将暂停办理失信被执行人享有使用权的土地的规划报建手续,以及暂缓办理在建项目的后续规划手续。
除上述限制外,还可能存在其他限制措施。
“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通俗地称之为“失信者黑名单”。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2013年7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82次会议通过)第一条规定,被执行人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六类人将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依法对其进行信用惩戒。
这六类人包括:
(一) 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的人;
(二) 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者以隐匿、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的人;
(三) 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的人;
(四) 违反限制高消费令的人;
(五) 被执行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人;
(六) 其他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人。
一旦人民法院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向社会公布,相关职能部门将全方位地对列入“失信者黑名单”的被执行人进行限制,包括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政府扶持、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征信系统记录等方面的限制。这些限制将使失信被执行人的社会信誉度明显降低,从而在商业经营、社会生活等方面受到各种限制,最终迫使其主动履行法定义务。
股权确认之诉的程序和要求。确认之诉涉及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涉及股东资格确认等问题可能引起股权变动。程序包括当事人起诉、原告举证、提交证据清单、立案审查、缴纳费用和开庭审理等步骤。
轻微打架斗殴事件的处理方式。涉及民事赔偿的轻微伤,可通过法院诉讼解决责任比例问题,双方可能都会受到行政处罚。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公安机关可调解此类纠纷,调解不成功或未履行协议则依法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提起民事诉讼。
抚养权纠纷的告诉期限和相关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抚养权纠纷的审理实行二审终审制度,上诉案件应在规定时间内审结。同时,文章还详细阐述了确定抚养权的离婚程序,包括不同情况下子女的抚养安排和抚养关系变更的情形。
强制执行的详细流程。首先,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包括民事判决、裁定、仲裁机构的裁决以及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法院受理后,如认为执行行为违法,当事人可提出书面异议。对裁定不服的,可申请复议。执行员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并责令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