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回法庭的设立是中国深化司法改革和探索未来人民法院模式的重要战略部署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将审判机关的重心下移,方便民众就近诉讼,减轻当事人的诉累。巡回法庭受理不服高级人民法院第一审行政或民商事判决、裁定提起上诉的案件,以及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等11个类别的案件。其判决、裁定和决定具有最高人民法院的效力。
2015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在深圳和沈阳分别设立了第一和第二巡回法庭。2016年底,又在南京、郑州、重庆、西安增设了4个巡回法庭。目前,六个巡回法庭的管辖区域已扩大至26个省区市,完成了巡回法庭的总布局。第五巡回法庭于2016年12月在重庆挂牌成立,其管辖范围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
针对部分民众法律意识不强,不清楚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利以及寻求何种救济途径的情况,第五巡回法庭与重庆市律师协会签署了合作交流协议。从2017年2月开始,公益律师进驻诉讼服务中心,每周二、四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重庆xx律师事务所的律师xxx律师作为巡回法庭的公益律师之一,为一位来自贵州的70多岁上访老人提供了法律咨询,并帮助她分析了案情,提供了关于她儿子涉嫌合同诈骗罪和挪用公款罪的咨询意见。由于老人对律师的信任,她不再上访。
律师xxx表示,在巡回法庭的接待室旁边还设有法官接待室。律师和法官从不同的角度为当事人提供全方位的专业意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节省时间和精力。如果对案件的判决结果有争议,律师也可以立即与法院沟通,按照法律程序解决问题。
第五巡回法庭所辖区域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既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又是国家级贫困县最集中的地区。巡回法庭通过多种途径将司法服务“继续重心下移,离民众家门口更近”。
为了方便当事人,第五巡回法庭开通了远程视频接访服务。当事人可以在当地县级法院通过视频终端与接访法官进行在线交流,避免了来回奔波和补充材料的麻烦。四川眉山等地的民众已经体验到了这种便利的诉讼服务。
2017年6月初,第五巡回法庭的三位主审法官团队带着六个案子赴贵州省集中实地办理。其中一个案件涉及招商引资项目引发的纠纷,发生在贵州大方县的彝族苗族民众居住的山区。法官实地查勘案件现场,并组织当事人询问和调解。20多名与案件相关的少数民族民众聚集在法庭内外旁听,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截至目前,最高法设立的六个巡回法庭共收到10472件案件,结案8700件。其中,第五巡回法庭截至6月底收到801件案件,结案600件。
干部身份的确认问题。干部身份在中国仍然存在并涉及到职称认定、工龄审核等方面。干部身份的确认涉及不同情况,包括统招的中专生、大专生和本科生,以及非统招类的毕业生等。要明确身份需要办理相应的手续,例如通过人事组织部门办理干部吸收和录用手续等。此外,买断工
解决纠纷的四种途径:协商解决、调解解决、仲裁解决和诉讼解决。其中,协商和调解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执行力,而仲裁和诉讼则具有。当事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方式。同时,提到了相关法律条款作为参考。
书记员在我国司法体系中的行政地位和法律定位。书记员是人民法院的行政工作人员,负责法庭审理记录等审判辅助事务,其职责受到相关法律的明确规定。担任书记员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包括国籍、拥护宪法、年龄、健康状况、文化程度等。同时,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曾被开除
法庭录音的合法性问题,指出在我国一般情况下法庭不公开录音,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等案件不公开审理时录音不合法。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如哄闹、冲击法庭、侮辱司法工作人员等,并强调了对这些行为的处罚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