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期是否先调解
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出现劳动争议后,劳动者可以提起申请劳动仲裁而不需要先进行调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劳动争议的调解程序。当事人在劳动争议发生时可以选择不同的调解组织进行调解,调解员需具备公道正派、联系群众等条件。调解程序包括听取双方陈述、疏导和达成协议。达成协议后应制作调解协议书,如未履行可申请法院发出支付令。若调解无果,当事人可依法申请仲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关于劳动仲裁终局裁决的上诉问题。当事人对于劳动仲裁裁决无权上诉,但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终局裁决包括追索劳动报酬等争议,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生效。劳动争议仲裁的受理范围包括确认劳动关系等争议,而管辖则根据劳动合同
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书的内容,涉及案件信息、审理过程、申请人的诉求、被申请人的答辩、事实查明、证据确认、裁决结果等方面。裁决结果分为一裁终局和非一裁终局,并说明了裁决书的生效及司法救济方式。文章还提到了裁决书的使用说明,包括裁决书的签署、送达及执行等细节
劳务合同劳动争议判决书的构成以及民事终审判决的相关内容。文中介绍了判决书的四部构成以及各部分内容。此外,文章还详述了劳动争议的范围及解决方法,包括协商程序、申请调解、仲裁程序和诉讼程序等,并概述了调解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