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权利的获取方式是指根据何种方式和法律事实来获取票据权利。从票据权利的获取方式来看,可以分为原始获取和继受获取。
原始获取是指发票人制作票据并交付给受款人后,受款人即从发票人处获得票据权利。
继受获取是指持票人从有正当处分权的人那里通过背书转让或交付程序来获取票据。例如,通过背书、税收、继承、赠与、公司合并等方式。
从票据的获取主观状态来看,可以分为善意获取和恶意获取。
持票人在善意且无重大过失的情况下,按照票据法规定的方式支付对价后获取的票据属于善意获取。持票人善意获取的票据应享有票据权利。
持票人明知转让票据者无处分或交付票据的权利,或者虽然不是明知但应当或可能知道让与人无处分权而由于过错或疏忽大意未能得知而获取票据,属于恶意获取。持票人恶意获取票据的,不得享有票据权利。
票据权利获取的限制
根据我国《票据法》的规定,票据权利的获取有两项限制:
票据权利的行使是指票据债权人要求票据债务人履行其票据债务的行为。票据权利的行使应当在票据债务人的营业场所和营业时间内进行。如果票据债务人没有营业场所,则应在其住所进行。
票据权利的保全是指票据债权人为防止其票据权利丧失而采取的行为,这是根据票据法规定的。例如,为防止追索权的丧失,可以采取制作拒绝证书的方式进行保全。
票据法在适用上的特点,即在解决票据法律冲突时,不适用当事人意识自治原则,而是采用“票据行为适用行为地法”的原则。英国18票据法在解决冲突问题时采用票据契约订立地法支配的原则。同时,由于票据法律关系的复杂性,采用分割制来确定不同票据关系的适用法律,成为
票据质押的法律要素,包括要式性、无因性、独立性、文义性和连带性。票据质押必须符合法定的严格形式要件,且不受原因及牵连影响;具有独立的法律关系和权利义务表述,仅从票据本身即可实现担保目的。
当事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原告,一般指债权人,在起诉前一定要收集好能说明双方存在债权债务关系的证据,如协议,合同,送货单,提货单,电话录音等等。对于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可及时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同时,为了确保将来判决的执行、债权的实现,债权人可在起诉之前或起诉同时,向人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
债权人代位权是债的保全制度的一种。所谓代位权是指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的权利。否则,不仅构成对债权人代位权的行使构成妨害,而且因其到期不履行债务而承担违约责任。对债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