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权利的获取方式是指根据何种方式和法律事实来获取票据权利。从票据权利的获取方式来看,可以分为原始获取和继受获取。
原始获取是指发票人制作票据并交付给受款人后,受款人即从发票人处获得票据权利。
继受获取是指持票人从有正当处分权的人那里通过背书转让或交付程序来获取票据。例如,通过背书、税收、继承、赠与、公司合并等方式。
从票据的获取主观状态来看,可以分为善意获取和恶意获取。
持票人在善意且无重大过失的情况下,按照票据法规定的方式支付对价后获取的票据属于善意获取。持票人善意获取的票据应享有票据权利。
持票人明知转让票据者无处分或交付票据的权利,或者虽然不是明知但应当或可能知道让与人无处分权而由于过错或疏忽大意未能得知而获取票据,属于恶意获取。持票人恶意获取票据的,不得享有票据权利。
票据权利获取的限制
根据我国《票据法》的规定,票据权利的获取有两项限制:
票据权利的行使是指票据债权人要求票据债务人履行其票据债务的行为。票据权利的行使应当在票据债务人的营业场所和营业时间内进行。如果票据债务人没有营业场所,则应在其住所进行。
票据权利的保全是指票据债权人为防止其票据权利丧失而采取的行为,这是根据票据法规定的。例如,为防止追索权的丧失,可以采取制作拒绝证书的方式进行保全。
票据法中关于付款人的责任及其限制。付款人在足额支付款项后,全体汇票债务人的责任将解除,但如果付款人恶意或有重大过失地支付款项,则需自行承担责任。恶意支付指明知持票人非真正权利人却仍支付,重大过失指应察觉持票人非真正权利人而未察觉。付款人在支付前不了解
失票人起诉时需提供担保的相关法律规定,包括担保数额应与票据金额相当,以及对于伪报票据丧失的当事人需追究法律责任。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票据作为货币证券和反映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的基本性质。
票据法律关系的分类,包括票据关系与票据法上的非票据关系。文章还详细阐述了票据关系与票据的基础关系的区别与联系,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票据关系是基于票据行为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而票据的基础关系是授受票据的原因和前提关系。二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但一旦发生票
我国票据法解释中法院受理的情形。包括因行使票据权利或非票据权利引起的纠纷,票据债务人要求返还票据的诉讼,票据被拒绝承兑、被拒绝付款后票据持有人行使追索权的诉讼等。同时,还介绍了挂失止付的提起人和相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