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清算人可以由法人担任。我国立法对于清算人可否为法人没有明确规定,但从《公司法》第184条的规定来看,“有限责任公司的清算人由股东组成”,而有限公司股东并不限于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由此推知有限责任公司的清算人可以由法人担任。而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人可以由“董事”组成,从立法上看对法人能否为公司董事的问题没有规定;但理论上主流意见也认为,我国《公司法》应解释为允许法人董事的存在.从实践的角度来看,要想实现对股东、债权人、职工等利害关系人的利益公平保护,保证清算过程中清算人的独立性,应该改变目前《公司法》的立法现状,明确规定可以由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或组织来担任清算人.在条件成熟时引入职业清算人制度,因此,这必然要求清算人可以由法人来担任。
(2)我国股份公司的法定清算人应该由董事股东担任。从《公司法》184条看,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定清算人应该为公司的董事,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董事都适合担任清算人呢?笔者认为,参照2000年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通过的《关于在民事诉讼中企业法人终止后诉讼主体和责任承担的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和2001年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通过的《关于企业下落不明、歇业、撤销、被吊销营业执照、注销后诉讼主体及民事责任承担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试行)》的规定,由“公司董事代表的股东”担任清算组织人。因为有此义务,如果不履行,那么非股东董事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而未组织清算的赔偿责任可能远远大于其所获得的酬劳。所以如果让董事会中的所有董事承担组织清算的责任,显然对于那些董事会中的非股东董事是不公平的。因此,由公司董事会中的股东担任法定清算人更为合适。
(3)我国立法对于清算人的任职资格应该做出明确规定。在公司非破产清算中,为了能够公平、公正的处理利害关系人的各方利益,我国立法应该对于清算人的资格做出明确的规定,如立法规定的“有关人员”或者“有关专业人员”的主体范围,选任的清算人应该具备的条件,清算人的消极资格等等,以更好的保证清算事务的顺利进行。从国外立法发展的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的国家强调清算人的专业资格。因此笔者建议,我国立法应该明确规定清算人的组成上必须有律师、注册会计师等专业人士参加,并且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建立我国的职业清算人制度,实现清算人员职业化、清算活动市场化。
有限责任公司破产程序及和解协议的详细流程。文章介绍了整顿申请的提出、和解协议草案的提出和讨论通过、整顿方案的制定、企业整顿情况的监督以及整顿结果的裁决等方面的内容。在人民法院主持下,债权人和债务人可以通过和解协议避免破产程序,如企业按协议执行,可恢复
企业破产清算时间的规定及其复杂性,指出破产清算时间因具体情况而异,无法确定。企业破产申请人的资格只有债权人和债务人才具备。破产申请所需材料包括申请人、被申请人基本情况,申请目的和事实理由等。企业破产清算流程依照法律规定,包括债权人提出破产申请、人民法
企业破产清算的时间及相关流程。企业破产清算时间因情况而异,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破产清算流程包括申请受理、裁定送达、裁定不受理和上诉、通知已知债权人和公告等环节。破产程序终结有几种情况,如和解与整顿、破产财产不足以支付破产费用以及债权人的债权得到满足
公司融资后倒闭,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无力继续经营,由法院宣告停止营业,进行债权债务清理的状态。中国公司法规定,依法宣告破产的公司,由法院依照有关法律,组织股东、有关机关及有关专业人员成立清算组,对公司进行破产清算。公司终止后,该公司的股东有义务组织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