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破产法 > 重整 > 重整执行 > 我国破产重整程序中债权人利益保护问题研究

我国破产重整程序中债权人利益保护问题研究

时间:2023-10-05 浏览:1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3433

破产重整对债权人利益的影响

传统破产制度与现代破产制度的差异

破产重整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破产法》引入的一项重要制度。自实施以来,破产重整在预防企业破产、维护经济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缺乏立法和实践经验,我国的破产重整制度在保护债权人利益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

破产重整的债权人利益保护问题

作为最后一道救济程序,传统的破产制度注重保护债权人利益,旨在实现债权人的公平清偿。而现代破产制度则强调保护更多利害关系人的利益,以社会利益为本位。破产重整作为一项现代破产程序,强调给予陷入困境的企业最大的生存和振兴机会,阻止所有债权人,包括担保债权人在内,立即追偿。根据世界破产重整立法例,一旦重整程序启动并批准重整计划,重整期间所有债权人,无论是否同意重整计划草案,都不得行使权利。这对债权人的利益产生重大影响。

破产重整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理论上,重整制度旨在最大程度地拯救企业,通过保持和扩大企业的整体价值,实现债权人利益的最大化。然而,理论上的最大化未必等于实际上的最大化。由于经营风险的存在,不是所有的重整都能成功。此外,债务人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的机会主义倾向也存在。因此,债权人并非总能实现比破产清偿更大程度的受偿,甚至可能因重整的拖延或失败而导致债权受损。这一问题在我国尤为严重,因为我国市场机制尚不健全,许多国有企业仍受政府干预。当这些企业陷入财务和债务危机时,政府可能强制要求启动重整程序,最终危及债权人利益。此外,重整过程中,债权人往往被要求“顾全大局”,不断退让、减损债权利益。立法和实践经验的不足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情况。

债权人利益保护的挑战

立法和实践经验不足的一个基本后果是对债权人利益的考量不足。在我国现行司法体制下,法院很难抵抗政府的压力,可能因地方利益考量而忽视、损害债权人利益。此外,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重整立法和实践尚缺乏经验,对损害债权人利益的情况缺乏充分预见,保护债权人利益的机制和措施设计不完善。最后,重整制度的初衷是拯救企业、实现债务人和债权人利益的最大化,但很可能被债务人企业利用为规避债务、损害债权人利益的机会主义工具。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破产重整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破产重整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的两大因素以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破产重整制度的必要性。经济因素方面,现代经济组织的连锁效应要求防止经济解体和倒闭;制度因素方面,和解制度的出现推动了破产重整制度的建立。在建立中国特色的破产重整制度时,需明确破产重整程序与其他破

  • 小额债权人的特殊保护

    小额债权人的特殊保护问题。我国新《破产法》允许增设小额债权组,规定较高的清偿比例和较短的清偿期间。不同国家对于小额债权的处理方式有所不同,一些国家采取特殊处理,如一次性支付或提前清偿。我国应借鉴此做法,规定小额债权的提前清偿制度,以减少程序障碍、保护

  • 撤销权之诉中债权人优先受偿吗

    答案是肯定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四十一条、四十三条,在破产财产中优先受偿,应当保护提起撤销权之诉的特定债权人享有对“诉的利益”的优先权。在司法实践中不应当据此作出裁判结论,否则将严重损害涉诉债权人之合理关切与合法权益,必须保证提起撤销

  • 个人独资企业行政处罚的主体是谁

    独资企业,即为个人出资经营、归个人所有和控制、由个人承担经营风险和享有全部经营收益的企业。以独资经营方式经营的独资企业有无限的经济责任,破产时借方可以扣留业主的个人财产。独资企业在世界上的很多地区不需要在政府注册。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利益,但独资企业不适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审理企业破产和改制案件中切实防止债
  • 关联公司破产案中如何对债权人利益进行保护
  • 入股个人独资企业可以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