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破产案件受理之前,由于破产程序尚未开始,当事人要求撤回破产申请的,法院应无条件地同意。而一旦受理了破产申请,当事人要求撤回破产申请的,法院可通过对撤回原因的查证,搞清当事人是否借机规避法律及恶意通谋损害他人合法权益或社会公共利益。
(2)破产受理之后、作出破产宣告之前,破产原因可能会消失。事实上,这样的事例在实践中并不鲜见。
(3)破产程序并不是处理无力偿债事件的唯一途径。破产程序耗时长,成本高,有时债权债务人在破产宣告前,经过权衡,会选择损失较小的协商解决的途径。只要债权债务者能够在破产宣告之前公平、妥善地处理其财产关系,并且能够拯救企业,民事诉讼的目的已经得到了圆满的实现。
将撤回破产申请的时间规定在受理破产之前,是考虑到破产程序是集体受偿程序,涉及众多利害关系人,应严格限制破产申请的撤回。笔者认为,可通过建立破产申请的追加制度来防止申请人损害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破产申请的追加是指在法院作出破产宣告裁定之前,其他债权人或者债务人也提出破产申请。该制度使得破产企业在具备破产条件而申请人请求撤回时,其他人对此可提出异议并及时采取措施,追加破产申请补充到破产程序中,从而保持了程序的连续性,同时亦充分保障了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殷德刚
公司破产的法律特征,包括破产程序的设立目的、破产条件的界定以及申请破产的具体情况。当公司作为债务人无法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明显缺乏清偿能力时,将启动破产程序。破产条件具体指债务人无法清偿到期债务且已丧失清偿能力。
债权人债权合法性、债务人破产能力以及破产原因的审查。对于债权人债权合法性审查,必须严格对待未经生效法律文书确认的债权。债务人破产能力的审查包括企业法人的身份和是否有可执行财产。在初步审查破产原因时,应采用一元化标准,以“企业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为唯一原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中关于公司解散的时间限制及相关法规。公司可以随时办理注销程序,但在解散时需要进行清算,并在特定时间内向登记机关提交相关文件。公司解散的原因包括法院宣告破产、营业期限届满等情形。在申请注销登记时,需提交一系列文件,包括
破产申请受理前未履行的合同处理方式。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管理人可决定解除合同或继续履行并通知对方。未通知或答复则视为解除合同。同时,对于破产申请不予受理的情况,法院根据不同情况给予补救或驳回申请。申请人对驳回裁定不服可在规定时间内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