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企业破产法》的规定,债权人在规定的期限内应当向管理人申报债权,否则将无法行使诉讼权利,特殊债权除外。特殊债权指的是《企业破产法》中规定的职工劳动债权和公法意义上的税收债权。
管理人对债权人申报的债权应经过审查程序,并编制债权表,或对特殊债权进行调查公示程序。根据《企业破产法》的规定,管理人对债权的审查和调查核实是必要的,只有经过审查核实后的债权才能被确认或不确认。在管理人未完成债权审查核实和公示程序之前,任何人都不得提起债权确认诉讼。
如果对管理人编制并公示的债权清单或债权表存在异议,且管理人不予认可,债务人或债权人才能提起诉讼。诉讼的对象限于管理人所记载的债权的异议事项。根据《企业破产法》的规定,对于无异议的债权,人民法院将直接行使债权确认权,裁定予以确认。只有对债权清单或债权表记载的债权有异议且存在实体争议时,方可提起诉讼程序。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提起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应当缴纳案件受理费及其他诉讼费用。破产债权确认诉讼属于独立于破产案件的财产争议诉讼案件,因此,诉讼费用应当依法缴纳。
破产债权确认诉讼是指债务人或债权人对破产管理人审核记载的债权提出异议,并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通过法院的实体判决来审查确认有争议的债权。由于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立法技术的差异,对于破产债权确认诉讼的概念和称谓也有所不同。在日本,称之为“债权确定诉讼”,其目的在于解决受到管财人或破产债权人异议的债权的确定。在瑞士,称之为“债权顺序之诉”,其规定债权人可提起诉讼,主张债权顺序方案无效,因其债权未获得承认。在德国,直接采用“债权确认之诉”的概念。我国《企业破产法》没有明确规定破产债权确认诉讼的概念及性质,但我们可以称之为债权确认诉讼。
广义的债权确认诉讼包括在受理前已提起但尚未结束的债权确认诉讼以及破产申请受理后提起的债权确认诉讼。狭义的债权确认诉讼是指在破产申请受理后,债务人或债权人对管理人审核编制的债权表或债权清单记载的债权提出异议并提起的诉讼,也可以称之为债权表诉讼。本文主要介绍的是狭义的债权确认诉讼。
债权申报中的特别情形。文章详细解释了职工债权、利息请求权、待定债权、连带债权、连带债务人的代位求偿权等概念,并指出相应情形下如何进行债权申报。文章还涵盖了连带债务的债权人权利、待履行合同相对人的赔偿请求权等内容。
破产债权人代理人的权利与义务。债权人的权利包括启动破产程序、平等参与破产程序、提供证据、申请回避、提出管辖权异议和申请复议。债权人的义务包括停止强制执行、遵守会议规则和决议以及遵守和解协议。了解这些权利和义务有助于债权人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依照《民事诉讼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提起民事诉讼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交纳案件受理费及其他诉讼费用。债权确认诉讼属于独立于破产案件的财产争议诉讼案件,故依法应缴纳诉讼费用。我国《企业破产法》只规定债务人、债权人有权通过提起诉讼方式确定有争议的债权,没
笔者认为150万元的罚金不属于破产债权,不应得到清偿。因此,我国现行破产法第三十七条和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均将破产企业所欠税款列为第二顺序清偿的债权。罚金的惩罚性和非公益性决定了不能将其与税收列为同一性质的债权。能够向破产企业申报并可确认为破产企业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