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企业破产法》的规定,债权人在规定的期限内应当向管理人申报债权,否则将无法行使诉讼权利,特殊债权除外。特殊债权指的是《企业破产法》中规定的职工劳动债权和公法意义上的税收债权。
管理人对债权人申报的债权应经过审查程序,并编制债权表,或对特殊债权进行调查公示程序。根据《企业破产法》的规定,管理人对债权的审查和调查核实是必要的,只有经过审查核实后的债权才能被确认或不确认。在管理人未完成债权审查核实和公示程序之前,任何人都不得提起债权确认诉讼。
如果对管理人编制并公示的债权清单或债权表存在异议,且管理人不予认可,债务人或债权人才能提起诉讼。诉讼的对象限于管理人所记载的债权的异议事项。根据《企业破产法》的规定,对于无异议的债权,人民法院将直接行使债权确认权,裁定予以确认。只有对债权清单或债权表记载的债权有异议且存在实体争议时,方可提起诉讼程序。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提起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应当缴纳案件受理费及其他诉讼费用。破产债权确认诉讼属于独立于破产案件的财产争议诉讼案件,因此,诉讼费用应当依法缴纳。
破产债权确认诉讼是指债务人或债权人对破产管理人审核记载的债权提出异议,并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通过法院的实体判决来审查确认有争议的债权。由于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立法技术的差异,对于破产债权确认诉讼的概念和称谓也有所不同。在日本,称之为“债权确定诉讼”,其目的在于解决受到管财人或破产债权人异议的债权的确定。在瑞士,称之为“债权顺序之诉”,其规定债权人可提起诉讼,主张债权顺序方案无效,因其债权未获得承认。在德国,直接采用“债权确认之诉”的概念。我国《企业破产法》没有明确规定破产债权确认诉讼的概念及性质,但我们可以称之为债权确认诉讼。
广义的债权确认诉讼包括在受理前已提起但尚未结束的债权确认诉讼以及破产申请受理后提起的债权确认诉讼。狭义的债权确认诉讼是指在破产申请受理后,债务人或债权人对管理人审核编制的债权表或债权清单记载的债权提出异议并提起的诉讼,也可以称之为债权表诉讼。本文主要介绍的是狭义的债权确认诉讼。
债权转让协议和欠条的关系,以及债权转让的相关法律后果和限制。根据《合同法》规定,债权转让需满足条件,但不必在签订债权转让协议后写欠条。债权转让包括全部和部分转让,新加入的债权人与原债权人共享连带债权。破产企业合同债权的转让受主体限制、确认程序限制和公
债权人会议的定义、组成、召开方式和职权,并详细介绍了债权人如何申报破产债权。债权人会议由依法申报债权的债权人组成,旨在保障债权人共同利益,实现其破产程序参与权。申报破产债权需遵循法律规定的范围和期限,并向指定机关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破产企业中债权人的权利及债权人会议的主要意义。债权人享有申报债权、作为债权人会议成员以及债务人保证人的权利。债权人会议在破产程序中具有决策和监督的权力,可以审查债权证明材料、确认债权数额、讨论通过和解协议草案等,同时对清算组进行监督。确保破产财产的合
债权申报后房子的归属问题。法律规定,房产仍属于债务人,但债权人可申报债权并清算开发商资产。不属于破产债权的范围包括罚款、滞纳金、债务利息等。对于不属于破产债权的权利,法院或清算组应进行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