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破产法 > 破产债权债务 > 破产债务 > 新债务重组定义之我见

新债务重组定义之我见

时间:2020-05-25 浏览: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4067

我国的债务重组准则自1998年首次颁布至今,历经了2001年和2006年的两次修订。关于债务重组定义的制定,在2001年拓展了1998年定义的范围后,于2006年再次修订准则时又重拾了1998年的定义,可谓一波三折。新债务重组定义突出了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前提和债权人做出让步的业务实质,对规范、指导债务重组业务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该定义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不足,本文就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做一粗浅探讨。

一、新债务重组定义的不足点分析

1.“财务困难”难以独立充当定义中前提条件的角色。对一个处于财务困难时期的企业进行企业价值评估会得出两种结论:要么他的续营价值大于其清算价值,要么续营价值小于清算价值。而对于一个续营价值小于清算价值的财务困难企业,本应当对其进行破产清算。按照新债务重组的定义,只要是处于财务困难的债务企业,不管其续营价值是否大于清算价值,就能和债权人达成让步协议进行债务重组。这样会造成,一方面已做出让步的债权人的相关经济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证,另一方面,续营价值小于清算价值的债务企业持续经营摧毁了投资人本来可以通过清算得到的价值,造成企业的恶性循环,甚至会因此产生连锁反应给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灾难性的影响。因此,“财务困难”难以独立充当债务重组前提条件的角色,只有在处于财务困难时期的债务人的续营价值高于清算价值情况下的债务重组才是健康、公平、公正的债务重组。

2.对债权人让步的硬性规定欠妥。新准则应用指南中指出:“债权人做出的让步,是指债权人同意发生财务困难的债务人现在或者将来以低于重组债务账面价值的金额或者价值偿还的债务。”由此看来,债务人用于偿债的资产的价值一定要低于债务的账面价值才称得上是债务重组,这一规定给“债权人的让步”提供了量化的判断标准,看似方便了债务重组业务的实务操作,殊不知,这一硬性的量化标准排除了相当一部分实属债权人让步的具有债务重组实质的债务重组,有些欠妥。

首先,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之所以与债权人产生债务纠纷,是因为债务到期债务人没有多余的现金流偿债,而此时债权人同意接受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偿债,不管是高于等于还是低于债务账面价值,本身就是债权人做出的一种让步。从资产的流动性和风险来看,现金的流动性比非现金资产大,其风险比非现金资产低。如果可以在现金与非现金资产之间作一选择,任何一个债权人都会首选现金偿债,而债务到期债权人没有现金只有非现金资产偿债,那么,债权人接受了非现金资产就属于让步,理应是一种债务重组。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公司债务重组的具体方式

    公司债务重组的多种方式,包括资产清偿债务、债务转为资本以及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等。债务人可以通过转让资产、将债务转换为股权以及调整债务条件等方式来重组债务。此外,债务人还可以采用以上三种方式的组合来共同清偿债务。

  • 只延期是否算是债务重组

    仅仅将债务延期,产生新的法律关系,不算是债务重组。债务重组又称债务重整,是指债权人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也就是说,只要修改了原定债务偿还条件的,即债务重组时确定的债务偿还条件不同于原协

  • 债务重组分录

    新颁布的《债务重组》在债务重组的前提、公允价值的运用、债务人和债权人会计处理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动,并且,这些变动将对企业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产生重要影响。这样规定确实可以防范上述行为,为净化债务重组市场起到关键性作用。

  • 债务重组相关问题有哪些

    通常情况下,债务人与债权人通过以非现金资产、发行权益性证券、修改负债条件等方式进行债务重组后,债权人对债务人会作出部分让步,以便使债务人重新安排财务资金,或得以清偿债务。因此,如果在债务重组中,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或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大于债务人应

  • 资产重组的现实意义与债务重组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 企业债务重组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 债务重组对债务人的财务会产生什么影响
破产债权债务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