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财产保全义务:债务人及其法定代表人有责任保全财产。
2. 说明义务与提交义务:债务人及其法定代表人需要履行说明债务状况和提交相关资料的义务。同时,他们不得对个别债权人进行清偿。
1. 只能申报债权:债权人只能向法院申报其债权,不得个别追索。
2. 有担保的债权人未经法院许可不得行使优先权。
3. 对开户银行不得扣划款项抵还贷款。
1. 对开户银行:法院可以要求开户银行停止办理债务人清偿债务的结算业务,但需经法院许可。同时,开户银行需要支付债务人维持正常业务所必需的结算业务。
2. 对企业职工:法院需要保护财产及企业帐册。
1. 债务人为原告:一审程序终结,二审程序继续审理。
2. 债务人为被告:如果尚未审结且没有其他被告和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诉讼将被中止,待破产宣告后终结诉讼。如果有其他被告和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诉讼将被中止,待破产宣告后恢复审理。此外,债务人的债务纠纷案件将继续审理,债务人的民事执行程序将中止,对债务人的保全措施应当解除。
债务人符合本法第二条规定的情形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重整、和解或者破产清算申请。债务人无法清偿到期债务时,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重整或者破产清算的申请。如果企业法人已解散但未清算或者清算未完毕,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债务,依法负有清算责任的人应当向人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
向人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时,需要提交破产申请书和相关证据。
破产申请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 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基本情况;
2. 申请目的;
3. 申请的事实和理由;
4. 其他人民法院认为需要载明的事项。
如果是债务人提出申请,还需要向人民法院提交财产状况说明、债务清册、债权清册、相关财务会计报告、职工安置预案以及职工工资支付和社会保险费用缴纳情况。
在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之前,申请人可以请求撤回申请。
企业破产程序中留守人员的定义和法律规定。留守人员是由清算组依法指定的协助清算组工作的人员,其职责包括核对债权债务、解决业务遗留问题和回答相关询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破产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等必须留守,以确保破产程序的顺利进行。留守人员的
个人破产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发展方向。建立个人破产制度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能够保护个人债务人的利益,调动各利益主体的积极性,促进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也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的法律保障。虽然面临一些挑战,如消费需求和个人财产登记制度等,但个
可撤销行为的构成要件及其适用范围。文章介绍了可撤销行为的概念,包括其在破产程序中的重要性以及不同国家的立法模式。文章详细阐述了可撤销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和发生在破产程序开始前的临界期间。此外,文章还讨论了可撤销行为的适用范围,涉及
企业破产案件的提起权和撤回破产申请的相关问题。破产企业和符合条件的债权人都可以成为破产案件的申请人,并在人民法院宣告企业破产之前,可以请求撤回破产申请。撤回申请的时机和限制取决于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法院会根据法律规定进行裁定。在人民法院准予申请人撤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