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权问题在破产清算程序中具有重要意义,直接关系到权利人能否实现其利益,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实现。不同国家由于立法背景、经济基础、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的不同,破产清算中各种费用的清偿顺位也存在差异。在我国新破产法的起草过程中,关于劳动债权和担保债权的清偿顺位问题引起了争议。破产法草案的第一稿和第二稿在此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究竟劳动债权和担保债权哪个应该优先受偿?这个问题的解决应该遵循传统民商法的理念还是政策制定者的偏好?
劳动债权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指的是雇员基于劳动关系而对雇主享有的各种请求权的总和,包括工资、各种非工资形式的报酬、福利等。不同国家对劳动债权的具体范围有不同规定。
美国破产法将劳动债权认定为无担保债权的一部分,具体包括雇员的工资及其他劳务报酬,但仅限于破产申请提出前九十天内发生的数额不超过两千美元的工资,以及雇员的福利,包括应由雇主支付的福利基金、退休基金、医疗保险、人寿保险等各种福利性项目。
澳大利亚破产法将劳动债权称为雇员利益,包括工资、损害赔偿、假期报酬和有酬缺勤报酬。
根据《保护工人债权(雇主破产)公约》的规定,工人所享有的劳动债权包括工人对一段时间内的工资、假日报酬和其他形式的有酬缺勤报酬所拥有的债权,以及工人因终止雇佣而应该得到的离职金。
英国破产法将劳动债权的范围包括雇员的工资、假日报酬、有酬缺勤报酬和社会保险等福利费用。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和企业破产法对劳动债权的范围仅限于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破产法草案对此做出了扩张规定,包括破产人所欠职工工资和欠缴的社会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等其他费用。
传统的民法理论认为,在债权之上设定担保,是为了增加交易安全性,使债权得到双重保障。一般来说,债权具有平等性,各个债权人对同一债务人的债权,不论其发生先后顺序,均同等受偿。但设定物权担保的债权具有优先性,可以优先于其他普通债权而受偿。这是因为物权优先于债权,这也是民法的基本理念。
破产法作为民商事法律的特别法,虽然其规定更加详尽,但也应该体现民法的基本精神,而不是相反。破产法关注交易的安全、秩序和平等,其使命是在遵循民法基本理念的前提下完成的。保护职工利益、维持就业率等任务应该由社会法或政府政策来承担,而不是由破产法来负担更多的使命。
破产法草案第二稿在债权人的利益上存在问题,可能给债权人带来不公平的待遇。破产法应该有自己的体系,不应盲从于政府政策或个人情感因素。如果政府关心职工权益,可以加强社会立法或制定优惠政策,而不是在破产法中混淆视听。
企业破产程序中留守人员的定义和法律规定。留守人员是由清算组依法指定的协助清算组工作的人员,其职责包括核对债权债务、解决业务遗留问题和回答相关询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破产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等必须留守,以确保破产程序的顺利进行。留守人员的
个人破产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发展方向。建立个人破产制度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能够保护个人债务人的利益,调动各利益主体的积极性,促进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也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的法律保障。虽然面临一些挑战,如消费需求和个人财产登记制度等,但个
可撤销行为的构成要件及其适用范围。文章介绍了可撤销行为的概念,包括其在破产程序中的重要性以及不同国家的立法模式。文章详细阐述了可撤销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和发生在破产程序开始前的临界期间。此外,文章还讨论了可撤销行为的适用范围,涉及
担保债权对债务人的特定财产享有优先受偿权,而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原则上应当优先从无担保的财产中支付。在司法实践中,有时会出现破产费用、共益债务与物权担保债权之间在清偿方面的矛盾,如债务人全部财产都被设置物权担保时,担保物的变价款能否用于对破产费用包括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