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接到举报,称某城市医院在城市晚报发布的医疗广告存在虚假宣传,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根据举报内容,被告立案调查后发现,原告以某城市医院呼吸内科的名义连续4天刊登广告,声称“三个疗程(三个月)彻底治愈哮喘”。被告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原告发布广告时未经卫生管理部门审查,并且原告承认其宣传内容为虚假宣传。被告认为原告的广告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四条的规定,即“广告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被告作出了对原告罚款10000元的处罚决定。此外,被告还认为原告发布医疗广告时未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违反了《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第三条的规定。根据《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被告对原告作出罚款10000元的处罚决定。被告还以原告以内部科室的名义发布广告违反了《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第五条的规定为由,根据《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对原告处以10000元罚款。综上所述,被告对原告作出了处罚30000元的行政处罚决定,原告不服,向某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某区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被告的行政处罚决定违反了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即“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因此判决撤销了被告的行政处罚决定。
一、原告实施了一个违法行为,并非多个违法行为。
本案被告的行为实际上违反了“一事不再罚原则”。对于“一事不再罚原则”的理解,首先需要理解和认识“一事”即“同一个违法行为”的概念。所谓“违法行为”指的是当事人违反行政法规范或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而“同一个违法行为”指的是当事人实施了一个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或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当事人在客观上仅存在一个独立完整的违法事实。在理解该概念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同一个违法行为指的是一个独立的违法行为,而不是一类违法行为。第二,同一个违法行为的主体是同一违法行为人。第三,同一个违法行为指的是一个违法事实,而不是一次违法事件。第四,同一个违法行为指的是该违法行为的全部事实,如果还有其他未查清的事实,在证据确凿查明后可以追加处罚。在本案中,原告以内部科室的名义发布广告,其行为符合同一个违法行为的构成特征,而非实施了多个违法行为。
未成年人节目插播广告应遵循的规定。规定包括不得播出医疗、药品等广告,每小时播放广告时间限制,不得利用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作为广告代言人等。同时,广告审查也是确保广告真实合法的重要流程,涉及对广告的审查、验证和建档。
广告审查员制度的发展历程、成果与反思。自国家工商局下发相关通知以来,广告审查员制度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约有6万至7万名持证广告审查员分布在各广告公司和媒体中。广告审查员制度对改善广告市场秩序起到了基础性作用,但在一些违法率高的领域效果不理想。因此,需
广告审查的内容,包括广告主的主体资格审查和广告内容及其表现形式的审查。广告主的主体资格需要提交相关证明文件,确保其合法性。广告内容需与客观事实相符,形式审查则涉及申请人资格、委托代理、申请书填写、商标及商标图样、证明文件和规费、申请数量、申请日期和申
医疗广告管理的详细流程与规定。其中,省卫生监督所负责医疗广告内容的审核,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所应加强对医疗广告的监管。医疗广告内容需符合国家和省级相关规定,包括广告内容初审要求、审核流程、备案及证明发放、所需证明材料以及违法处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