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3月5日,原告丢失了一个提包,内有现金10万元、各种票据等计款8万余元。原告随即在电视台和有线广播电台发布了寻物启事,承诺对拾到并归还该提包者给付1.5万元报酬。10天后,被告在回家的路上拾到了该提包,并立即前往原告指定的地点。被告要求原告在接收提包时履行承诺,给付1.5万元的报酬。然而,原告否认自己的承诺,只同意给付2000元。经过有关部门的调解,原告最终同意支付1万元。由于原告未能兑现承诺给付1.5万元的约定,被告坚持不返还提包。原告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判决原告应给付被告1.5万元,并要求被告归还拾得的提包。
1996年1月,安徽**商厦与合肥市百货大楼等商家共同发起了"坚决不卖假货"的倡议书,公开承诺"商品计量,少一罚十;商品质量,假一罚十;商品价格,暴一罚十"。消费者王*明在前往该商厦购物时购买了一些假冒商品,并取得了确凿的证据。随后,王*明向**商厦索赔,但遭到拒绝。王*明随即向合肥市市中区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商厦支付货款十倍的赔偿。
一审法院认为,**商厦明知所售商品为假货,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然而,关于商品质量假一罚十的承诺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因此没有法律效力。因此,法院无法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只能根据法律规定进行赔偿。原告和被告对一审判决均不服,随后上诉至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
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认定**商厦的销售行为合法,未以假冒伪劣产品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此,法院不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仅判决**商厦返还原告的购物款及利息。
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用途使用借款的责任问题。当借款人擅自改变借款用途时,会增加债权人的借款风险,导致借款合同中的违约责任。债权人可以采取加收利息、要求提前收回借款或解除合同等措施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参考案例中,小花发现小牛将借款用于传销活动后,提出解除合同
一起开发商虚假广告案例。某开发商宣传其房地产项目拥有高绿化率,但实际调查中,绿化率未达到宣传的数值。法院认定开发商在广告宣传中存在虚假成分,违反了广告法和合同法的规定,因此判决开发商赔偿购房人8万余元。此案例提醒开发商应遵守法律法规,确保广告宣传真实
主送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单位咨询的法律事务,律师事务所针对相关文件进行了阅读和研究,包括合同文件、法律法规、相关案例和证据等。分析发现存在违约行为、合同解释争议和证据不足等问题,存在法律风险和争议。律师建议与对方协商谈判、寻求专业法律意见,必要时可寻求司法救济。同时,附带
选择之债与任意之债的区别及其在真实案例中的应用。选择之债允许债务人在多种债务标的中选择,而任意之债则无必须选择的义务。案情中,惠xx与王xx的协议属于选择之债,因惠xx未在合理期限内行使选择权,选择权转归债权人王xx。但二审认为,惠xx可选择多种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