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在处理环境污染侵权问题时存在一些问题。虽然在第六十四条中设立了一个转介条款来处理环境污染侵权问题,但其他单行环境法并没有涉及救济的深层次问题。救济方式适用总则,与普通侵权类型无异。实践中,环境污染侵权的救济方式主要集中在停止侵害、赔偿损失和恢复原状这三种,但问题重重。
环境污染侵权案件中,要求停止侵害的诉讼请求经常被法院驳回。法院认为侵权人是依法设立的,配备相应的环保设施,经过环保部门验收,只要其行为符合环保部门核定的标准,就无权要求其停止生产。侵权责任法在环境污染侵权的责任构成上改变了民法通则的规定,只要行为人对他人权益造成侵害,即使合标排放也可构成侵权。因此,只要侵权人采用合适的生产方式,不会侵害他人权益即可。
环境污染侵权案件中,赔偿损失以给付金钱为主要形式,但规定过于笼统。具体损失情况举证难,受害人难以提出其生产经营损失、生态受损情况及恢复的具体费用。赔偿损失的范围也不统一,如对精神损害赔偿的支持程度和数额判定存在差异。
恢复原状是使被侵害的权益恢复到原来应有的状态。然而,在实践中,恢复原状往往被认为是不可行的,因为生态环境污染具有不可逆性。同时,恢复原状的方案难以制定、落实及监督,在判决中不予适用。
为了实现环境污染损害救济的有效开展,需要行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并保障制度的顺利进行。
推广环境责任强制保险制度可以转嫁污染风险,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保险机构或由保险行业协会组建环境风险共同保体,分散环境污染责任风险。
当前我国环境责任保险缺乏法律基础和实践环境,因此可以先对污染严重的重点企业强制投保环境责任险,鼓励其他小型企业投保环境责任商业保险。此外,根据各地情况制定相关地方性法规,对部分行业强制投保环境责任险。
同时,政府可以运用经济手段调控保险行业,例如对环境责任保险的税收予以减免,以平衡保险营利性原则和环境责任险种的公益性之间的利益冲突。
中国涉外及商事纠纷的仲裁机构,主要介绍了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和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前者主要处理涉及契约或非契约性的经济贸易等争议,后者则主要处理海事方面的争议,如船舶救助、碰撞、经营等争议以及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污染损害的争议。两个机构均为我
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在多种特定情形下的适用范围。在侵权诉讼中的建筑物倒塌、医疗纠纷、环境污染、产品质量不合格等情形,以及难以收集证据和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引起的专利侵权诉讼中适用。同时,该原则在对方妨害举证的诉讼中也适用。然而,在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和饲
中国水污染问题的现状。主要来源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水。水污染主要分为生物污染和化学污染两类,可引起传染病的流行以及各种慢性中毒性疾病。因此,治理水污染,保护水源并净化水源势在必行。
[裁判要旨]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举证责任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即原告就其损害事实进行举证即可;而被告应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进行举证。原告吴*健不服并仅就被告设立移动通信基站存在污染环境的电磁波辐射提起上诉,原告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