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在处理环境污染侵权问题时存在一些问题。虽然在第六十四条中设立了一个转介条款来处理环境污染侵权问题,但其他单行环境法并没有涉及救济的深层次问题。救济方式适用总则,与普通侵权类型无异。实践中,环境污染侵权的救济方式主要集中在停止侵害、赔偿损失和恢复原状这三种,但问题重重。
环境污染侵权案件中,要求停止侵害的诉讼请求经常被法院驳回。法院认为侵权人是依法设立的,配备相应的环保设施,经过环保部门验收,只要其行为符合环保部门核定的标准,就无权要求其停止生产。侵权责任法在环境污染侵权的责任构成上改变了民法通则的规定,只要行为人对他人权益造成侵害,即使合标排放也可构成侵权。因此,只要侵权人采用合适的生产方式,不会侵害他人权益即可。
环境污染侵权案件中,赔偿损失以给付金钱为主要形式,但规定过于笼统。具体损失情况举证难,受害人难以提出其生产经营损失、生态受损情况及恢复的具体费用。赔偿损失的范围也不统一,如对精神损害赔偿的支持程度和数额判定存在差异。
恢复原状是使被侵害的权益恢复到原来应有的状态。然而,在实践中,恢复原状往往被认为是不可行的,因为生态环境污染具有不可逆性。同时,恢复原状的方案难以制定、落实及监督,在判决中不予适用。
为了实现环境污染损害救济的有效开展,需要行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并保障制度的顺利进行。
推广环境责任强制保险制度可以转嫁污染风险,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保险机构或由保险行业协会组建环境风险共同保体,分散环境污染责任风险。
当前我国环境责任保险缺乏法律基础和实践环境,因此可以先对污染严重的重点企业强制投保环境责任险,鼓励其他小型企业投保环境责任商业保险。此外,根据各地情况制定相关地方性法规,对部分行业强制投保环境责任险。
同时,政府可以运用经济手段调控保险行业,例如对环境责任保险的税收予以减免,以平衡保险营利性原则和环境责任险种的公益性之间的利益冲突。
燃煤锅炉单位和印刷公司违法排污的案例。燃煤锅炉单位未按规程加碱导致二氧化硫排放超标,被处以罚款并责任人被行政拘留;印刷公司未运行废气净化设施,直接排放印刷废气,同样被罚款并责任人被行政拘留。两个案例都强调了企业需遵守环保法规,正常运行污染治理设施的重
如何指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政府及农业部门应提供指导,帮助农民科学种植和养殖;并在财政预算中安排资金支持环境保护工作,防止农业面源污染。同时,指导农民科学处置农业废弃物,并鼓励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以保障农民利益。
第四十八条: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未建成或未达到国家要求的处罚
关于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未建成或未达到国家要求的处罚、拒报或谎报环境噪声排放申报事项的处罚等一系列与环境噪声相关的违规行为的处罚规定。对于各种违规行为,如擅自拆除或闲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未缴纳超标准排污费、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等,文章都给出了具体的
中国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制度的不完善及其影响。现行《环境保护法》虽确立了赔偿制度,但缺乏实施细则和代表公众及国家环境权益的诉讼制度。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实践中的赔偿难以实施,间接、潜在和远期影响无法获得赔偿,环境权益受损。为此,建议提升环境权益的法律地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