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构成污染环境罪,并且后果特别严重的情况下,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所谓“后果特别严重”包括以下情况:
如果污染环境行为导致县级以上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取水中断十二个小时以上,将被认定为后果特别严重。
如果污染环境行为导致基本农田、防护林地、特种用途林地十五亩以上,其他农用地三十亩以上,其他土地六十亩以上基本功能丧失或者遭受永久性破坏,将被认定为后果特别严重。
如果污染环境行为导致森林或其他林木死亡一百五十立方米以上,或者幼树死亡七千五百株以上,将被认定为后果特别严重。
如果污染环境行为导致公私财产损失一百万元以上,将被认定为后果特别严重。
如果污染环境行为导致疏散、转移群众一万五千人以上,将被认定为后果特别严重。
如果污染环境行为导致一百人以上中毒,将被认定为后果特别严重。
如果污染环境行为导致十人以上轻伤、轻度残疾或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将被认定为后果特别严重。
根据法律规定,对于实施污染环境、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等犯罪,如果存在以下四种情形,应当酌情从重处罚:
如果阻挠环境监督检查或突发环境事件调查的行为发生,将被认定为应当从重处罚。
如果在医院、学校、居民区等人口集中地区及其附近,违反国家规定闲置、拆除污染防治设施或使其不正常运行,将被认定为应当从重处罚。
如果在医院、学校、居民区等人口集中地区及其附近,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其他有害物质,将被认定为应当从重处罚。
如果在限期整改期间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其他有害物质,将被认定为应当从重处罚。
除了构成污染环境罪,环境污染犯罪还包括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等罪名。司法解释对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的结果加重要件、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的入罪要件“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认定标准作了明确规定。同时,还进一步对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的结果加重要件“后果特别严重”的认定标准作了明确规定。这与过去出台的司法解释相比,很多标准有所降低,体现了从严惩治环境污染犯罪的精神。
环境污染处罚条例规定的立法目的、适用范围、罚教结合原则、维护合法权益、查处分离、规范自由裁量权的行使等方面。条例明确了实施环境行政处罚的程序,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实施查处分离,规范自由裁量权的行使等要求。同时,条例还规定了不予处
环境污染的常见类型和分类。空气污染、水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染是主要的污染类型,分别介绍了其常见的污染物和危害。了解不同类型的污染物来源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应对环境污染问题,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环境污染对财产造成的损害,分为人身损害和环境损害两个方面。人身损害包括健康权利和生命权的侵害以及精神损害。环境损害则表现为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受损,不仅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还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多种损害。因此,需要重视环境保护,减少环境污染,保护人们
水质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不良水质会引发多种疾病,如传染病和中毒等。水质污染还会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对渔业生产产生负面影响,制约工业发展,破坏生态环境,并给社会经济带来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