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是为了预防和治理环境噪声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而制定的法律。该法属于环境保护法,是行政法的一部分。
(1) 总则:规定了该法的立法目的、适用范围、我国各政府机关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中的职责划分,以及基本的环境权利义务,并对环境噪声、噪声污染等概念进行了解释。
(2)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规定了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标准的制定权限,以及在噪声污染防治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限期治理制度、淘汰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等。
(3) 工业噪声污染防治:对工业噪声污染进行了定义,并对其防治工作做出了一些规定。
(4) 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对建筑施工中产生的噪声进行了管理和防治的规定。
(5) 交通运输噪声污染防治:对交通运输中产生的噪声进行了管理和防治的规定。
(6) 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对社会公共场所和居民生活、娱乐中产生的噪声进行了管理的规定。
(7) 法律责任:对违反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各种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进行了规定。
(8) 附则:对该法中的相关术语进行了解释。
1) 管理施工噪声:除了抢修、抢险作业外,任何单位在晚上22时至次日6时之间不得进行施工。这种噪声的管理属于当地行政区的环保局,可以拨打12369进行投诉。
2) 经营性KTV噪声、修房子的噪声等属于社会噪声,可以直接拨打110找公安局。
3) 夜市、商业噪声等扰民行为需要找城管局投诉,具体电话根据地区而异。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的重要性及其相关规定。该制度是环境管理的基础,有助于环境保护部门了解本地污染状况和变化情况,为环境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文章详细阐述了法律法规对排污申报的要求、申报登记的要求和程序、污染物的种类以及申报登记的程序和检查。排污单位必须按照法
政策法规处的行政复议相关内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环保行政部门的行政行为不满意的可申请复议。复议内容包括对环保部门的行政处罚、侵犯经营自主权、许可证办理、证书变更等决定的不满。申请人应在得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复议申请。复议机关应在受理申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理的现状和问题。指出修宪处理并非现实选择,重点在于加强已有应急法律规范的修改和完善。同时,建立突发环境污染应急管理机构,整合到国家常规管理体制中,并进行实践检验和应急处理演习。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和加强应急监测能力建设也是完善应急机
我国在涉及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方面,相关法律对赔偿的范围、标准等没有具体规定。目前适用的法律中,涉及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法律规定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