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其它经济类法律 > 环保法 > 环境保护改善 > 怎样实现工业废水达标排放

怎样实现工业废水达标排放

时间:2024-09-25 浏览:2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5970
目前,我国正在开展工业废水达标排放活动。淮河流域、太湖流域、滇池流域和巢湖流域的工业企业已先后实现了达标排放,其它地区工业企业正在积极治理中。根据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中的要求,全国工业企业必须于2000年年底之前实现达标排放,否则要进行停产治理。

如何实现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排放

分散治理与集中治理相结合的方法

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排放是每个企业和各级政府都必须考虑的问题。已经实现达标排放的企业大多采取了分散治理的方法。这种方法要求每家企业都安装一套治污设施,无论企业规模大小,以确保排放的废水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标准。

一些省市和地区,如江苏省、浙江省和辽宁省的一些城市,采用了分散与集中治理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方法要求工业企业在厂内进行部分处理,使废水达到进入城市排水管网的要求(即三级排放标准)。进一步的处理任务由集中污水处理厂或既接收工业废水又接收生活污水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承担。企业只需按照排放污染物的总量交纳排污费。

工业废水治污的经验与问题

几年来的经验表明,工业废水分散治理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较高。根据对部分企业的调查,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比分散与集中治理相结合的处理系统高出20%以上。其次,分散治理的环境效益较差。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为了省下运行费用,不运行已建设的治污设施,而违法偷排。还有一些企业由于管理不善,治污设施经常超标排放。第三,监督管理难度大。执法人员面对的管理对象众多,一些企业在执法人员检查时运行治理设施,但执法人员离开后,设施就停止运行,因此监督管理非常困难。

分散与集中治理相结合的优势

采用分散与集中治理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基本解决上述问题。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废水无需在厂内处理就能达到三级排放标准。对于这些企业,废水可以直接进入城市排水管网,无需再进行厂内处理。即使有些企业需要处理废水,这部分治理也是经济有效的,因此企业更加重视管理。即使没有经济效益,通过抓偷排,城市污水处理厂在运行中也容易发现问题,便于监督。

分散与集中治理相结合的利益

采用分散与集中治理相结合的方法对政府非常有利。它既可以保证投资的环境效益,又可以大大简化对众多企业的监督管理。同时,政府可以通过合资集资为城市污水处理厂筹集部分投资。企业也支持采用分散与集中治理相结合的方法,因为这种方法不仅节省了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减少了废水治理的占地,还大大减轻了企业管理治污设施的负担。然而,这种方法的实施需要政府进行规划和组织工作,要求所有在城市排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工业企业将废水纳入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系统,只允许那些远离城市且分散治理在经济上不合理的企业继续采用分散治理。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燃煤锅炉单位未正常运行大气污染治理设施违法排污案件分析

    燃煤锅炉单位和印刷公司违法排污的案例。燃煤锅炉单位未按规程加碱导致二氧化硫排放超标,被处以罚款并责任人被行政拘留;印刷公司未运行废气净化设施,直接排放印刷废气,同样被罚款并责任人被行政拘留。两个案例都强调了企业需遵守环保法规,正常运行污染治理设施的重

  • 第四十八条: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未建成或未达到国家要求的处罚

    关于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未建成或未达到国家要求的处罚、拒报或谎报环境噪声排放申报事项的处罚等一系列与环境噪声相关的违规行为的处罚规定。对于各种违规行为,如擅自拆除或闲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未缴纳超标准排污费、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等,文章都给出了具体的

  • 如何确定环境污染罪的性质

    环境污染罪的性质、立案标准以及最新情况。环境污染罪是危害公共卫生的一种罪行,侵害的法益是环境资源。其立案标准包括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导致公私财产重大损失等情形。最高人民检察院通报显示,近年来因污染环境被逮捕的人数不断增加,各地检察机关也在积极处理环

  • 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

    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主要授予检察院、环境行政机关、环境团体或个人等主体。在欧美国家,检察院被视为有资格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当然主体,而中国的地方立法和司法实践也认可了检察院作为原告的身份。然而,检察院在环境公益诉讼中只能进行有限的事后救济,其监督是

  • 政府支持垃圾分类的法律措施
  • 环境保护法常识:工业废水的排放标准
  • 怎样实现工业废水达标排放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