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其它经济类法律 > 环保法 > 环境保护改善 > 从环境伦理学的视角对环境法完善的宏观思考

从环境伦理学的视角对环境法完善的宏观思考

时间:2024-03-03 浏览: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6068

环境法的必要性及修改路径选择

一、环境法的必要性

环境法的概念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的环境法是指污染防治法(公害防治法),而广义的环境法则包括污染防治和生态破坏防治。本文所指的环境法是指广义的环境法。自中国的《环境保护法》于1979年制定、1989年修改以来,已经有17年的历史。然而,国内外的环境问题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和观点。尽管这些新理念在环境单行法规中得到了体现,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这一基本法中却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我们都知道,我国的《环境保护法》是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大背景下制定的,因此这一基本法带有太多计划经济的烙印。在我国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在建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语境中,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已经显得过时,修改也变得紧迫和必要。

二、环境法的修改路径选择:人类中心主义或非人类中心主义

环境保护法的修改需要有理论指导。尽管我们有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以及循环经济理论的提出,但我认为要深入剖析环境法修改的更深层次理论依据,必须从环境伦理学的角度进行考察。下文将从环境伦理学的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分野开始论述。

(一) 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

人类中心主义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理论。它分为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也称为绝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也称为相对人类中心主义)。

1. 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具有浓厚的宗教和哲学色彩。早期基督教的教义将上帝视为一切的主宰,而人类是上帝唯一拯救的生物,是大自然的主人。其他生物的存在只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利益,人类可以随意支配自然。古典哲学中的主客二分法也使得人类一度以自我为中心而忽视对大自然的保护。这些背景使得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将征服自然视为核心,将自然视为征服的对象。他们相信只有征服自然才能满足人类利益。自古希腊以来,人类中心主义在人类历史文明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种思想对环境问题的产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在痛定思痛后,人类中心主义完成了由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向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转变。

2. 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和生态危机的不断加剧,人类中心主义也在不断反思和调整,从传统人类中心主义逐渐走向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他们将自然视为有机体,具有自身价值,而不仅仅是对象。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仍然主张人类是唯一的价值主体,但要求人类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只有保护自然界的可持续性,才能最大化人类自身的利益。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该方案旨在明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范围、责任主体等,建立相应的管理和技术体系,鼓励创新并依法推进改革。方案适用于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的损害,明确了赔偿磋商和赔偿诉讼的程序,并强调公众

  • 小区环境的要素

    小区环境的四个要素:绿化环境、治安环境、商业环境以及教育环境,它们直接影响业主的生活质量和居住体验。然而,现实中存在小区环境绿化设计观念落后、维护管理不善等问题,如缺乏个性化设计、植被破坏和养护经费缺乏等。

  • 各级人民政府应采取措施控制生态失调现象

    各级人民政府应采取的措施来控制生态失调现象。包括加强农业环境保护,防治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保护海洋环境,保护城市自然环境以及分类处置和回收利用生活废弃物等方面。旨在促进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 环境侵权行为的定义和特点

    环境侵权行为的定义、特点以及无过错责任原则在其中的适用。环境侵权行为指违反环保法规,对环境造成污染或破坏,导致他人合法环境权益受损的行为。其特点是行为方式多样、后果复杂、因果关系隐蔽。无过错责任原则不考虑行为人是否有过错,只要符合法律明文规定的特殊侵

  • 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
  • 草原保护与矿产资源开发的法律问题研究
  • 政府支持垃圾分类的法律措施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