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诉讼作为一个经济学现象,可以从“公地悲剧”故事中得到充分体现。为了防止私人或私企等占有和使用公有环境资源作为私人财富,导致公共资源的普遍利益受损,公益诉讼应运而生。公益诉讼是指由适格主体向具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的诉讼,旨在维护多数人的公共权益不受侵害,是一种公力救济方式。公益诉讼起源于古罗马时期,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逐步发展完善,并成熟于日、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相对于私益诉讼,公益诉讼的特殊性在于其维护的是社会公共利益。所谓社会公共利益是指广大公民均能享受到的特定范围内的权益,具有非营利、公益性的特点。这种利益更容易受到私人侵害,从而损害了广大公民对公共利益的合法权益,因此需要公益诉讼来维护公共权益。环境公益诉讼则是针对由于环境问题侵害广大公民权益而引起的诉讼。在当前社会形势下,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需要引起人类的关注。
根据新修订的《环保法》,符合条件的环保组织可以提起公益诉讼,以维护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而受到的损害。绍兴市生态文明促进会依法向绍兴市中院资源环境庭提起公益诉讼,并最终获得了赔偿。这起仅赔偿8万元的诉讼案件意义重大。
根据《绍兴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审判状况白皮书》,2013年至今,环境污染刑事案件数量大幅上升,偷排废水、倾倒印染污泥案件频发。
绍兴市生态文明促进会的律师李志表示:“在环境污染案件高发的背景下,可以通过这种模式,加大惩处力度。这也给这些偷排废水、废气的企业和个人敲响了警钟。”李志认为,这起案件最大的突破在于,“任何符合法定条件的社会组织,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以后都可以将侵害公共环境的个人或企业推上被告席,无需直接的利害关系。”
船舶发生海难事故时如何减少海洋污染范围的问题。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在发生海难事故导致海洋环境污染时,有权采取强制措施避免或减少污染损害。对于违反相关法律规定的行为,将受到警告和罚款等处罚。
工业废水中多种有害物质排放的浓度标准,包括汞、镉、六价铬等多种重金属元素以及pH值、悬浮物等的水质参数。对于每种物质,都规定了最高容许排放浓度,并对特定工业废水情况做出了详细说明。此外,还提到了造纸、化纤浆粕和制革等特定工业废水的生化需氧量及化学耗氧
农业野生植物保护项目的合同范本,涉及项目名称、委托单位、承担单位、保证单位、协作单位等基本信息,以及项目的目的、预期目标、实施地点、技术路线、主要内容和考核指标等。合同还明确了经费概算、参加人员和任务分工以及共同条款等内容。合同旨在保护农业野生植物,
环境保护的定义、内容以及重要性。环境保护指人类为解决潜在或现实环境问题,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行动。其内容包括防止环境污染、环境破坏以及保护有特殊价值的自然环境。中国已把环境保护定为基本国策,并制定了相关法规以保障其执行。最新环保法明确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