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历时两年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环保部副部长表示,这次普查的结果将为中央研究开征环境税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他还表示,财政部、税务总局和环境部一直在研究环境税的问题,并已有一些基本的考虑。
尽管没有透露具体的时间表,但有迹象显示,在全球经济加速向低碳时代迈进的大背景下,中国将推出以开征环境税为核心的新一轮环境税制改革路线图。这也意味着,在环保风暴之后,中央将采取更持久的环境经济新政策,通过运用税收、价格、信贷等经济手段,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专家指出,长期以来,中国的环境管理主要依靠命令控制型手段。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多种经济主体的兴起,单靠法律和行政干预已无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相比传统的外部约束,环保税等环境经济政策是一种内在约束力量,具有促进环保技术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降低环境治理成本和行政监控成本的优点。如果实施得当,这将是中国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解决复杂环境问题的全新尝试。
各级人民政府对排污企业的检查制度。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等有关部门有现场检查权,可查封、扣押违规排污企业设施和设备。政府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每年向人大报告环境状况并接受监督。
海洋环境公益诉讼的困境和应对之策。随着海洋污染事故的频发,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面临挑战。当前,由于缺乏直接的诉讼主体和对公益损害认识不足等问题,海洋环境公益诉讼鲜有人问津。通过提出塔斯曼海轮海洋溢油生态索赔案等案例,文章指出了当前海洋环境公益诉讼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10起环境资源保护典型案例,其中3起为环保公益组织提起的民事公益诉讼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10起环境资源保护典型案例,并重点介绍了环保公益组织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的作用及其挑战。全国各级法院受理的环境资源民事案件数量上升,但环境公益组织参与诉讼的数量和能力均存在不足。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就拒绝受理的腾格里沙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环境资源保护典型案例。民事公益诉讼在环境资源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环境公益组织在提起诉讼时面临困难,诉讼能力存在不足。最高人民法院正在审查中国绿发会提起的公益诉讼再审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