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项目立项的审批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九条规定,进行房屋拆迁的各项建设活动,必须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专项规划。市、县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中应纳入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旧城区改建等相关项目。
2. 用地规划的审批
项目立项后,需要经过用地规划的审批。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专项规划时,应广泛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并经过科学论证。
3. 拆迁补偿方案的审批
房屋征收部门拟定拆迁补偿方案后,需报市、县级人民政府审批。市、县级人民政府应组织相关部门对拆迁补偿方案进行论证,并予以公布,征求公众意见。征求意见的期限不得少于30日。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及时公布征求意见情况以及根据公众意见所做的修改。
如果被征收人认为拆迁补偿方案不符合法律规定,市、县级人民政府应组织听证会,邀请被征收人和公众代表参加,并根据听证会情况修改方案。
1. 拆迁当事人及基本情况
拆迁当事人包括拆迁人、被拆迁人和房屋承租人。拆迁人是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单位,被拆迁人是被拆迁房屋的所有人,房屋承租人是与被拆迁人签订房屋租赁合同的使用人。如果房屋承租人无法得到合理安置且租赁关系未解除,拆迁人应与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一起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并对房屋承租人进行安置。
2. 拆除房屋的相关情况
包括座落地点、结构、楼层、面积、质量、间数以及附属设施等。
3. 补偿方式、补偿金额和补偿时间
补偿方式分为货币补偿和房屋产权调换。货币补偿应根据被拆迁房屋的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等因素,以市场评估价格确定。房屋产权调换应根据被拆迁房屋和调换房屋的市场评估价格计算,结清产权调换的差价。
需要注意的是,在以下两种情况下,不得选择补偿方式:
(1) 对于非公益性房屋的附属物,不得进行产权调换,只能给予货币补偿。
(2) 对于租赁房屋,如果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无法就解除租赁合同达成协议且被拆迁人无法对房屋承租人进行合理安置,拆迁人应进行房屋产权调换,调换后的房屋由原房屋承租人继续承租。补偿应在拆迁前一次性支付。
农村承包地征地补偿款的分配方式。对于征收农民承包地,村集体预留部分补偿款用于社保,土地补偿费主要用于补偿被征地农民;对于非农民承包的其他集体土地,补偿费分配给全体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承包地转包后,农民可获得土地补偿金、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
新《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规定的行政诉讼范围,包括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行政许可等十二种情况不服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具体内容。该法规定了详细的诉讼范围,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
农民朋友遭遇“以租代征”后的维权方式。文章指出,如果与政府部门签订了无效的土地租赁合同,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确认其无效并要求返还土地。若被政府部门强行占地,可提起行政诉讼。文章还阐述了行政侵权的定义和性质,并通过案例分析指出占用土地行为属于行政侵权行为
代征地的性质,包括其定义、费用事项等。代征地是指城市建设工程中代征的公共用地,涉及征地土地使用权性质、项目来源和费用确定方式等。代征地费用按建筑面积和土地面积计算,包括依据地块现状建筑面积、土地面积、整个建设项目征地拆迁费用等来确定。此外,还存在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