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明确电力行业安全隐患的分级分类标准,规范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隐患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防止电力事故和电力安全事件的发生,依据《电力监管条例》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电力行业相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根据隐患的产生原因和可能导致的电力事故事件类型,隐患可分为人身安全隐患、电力安全事故隐患、设备设施事故隐患、大坝安全隐患、安全管理隐患和其他事故隐患等六类。
根据隐患的危害程度,隐患分为重大隐患和一般隐患。其中,重大隐患分为Ⅰ级重大隐患和Ⅱ级重大隐患。
隐患等级应在客观因素最不利的情况下,按照其可能直接造成的最严重后果来认定。不同类型的隐患,应按照其可能导致不同等级事故的最严重程度认定。
电力企业是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责任主体,电力企业分管安全负责人对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上报和管控工作全面负责。电力企业应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全方位覆盖、全过程闭环”的原则,落实职责分工,完善工作机制,对隐患进行初步评估,并向电力监管机构报送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建立重大隐患即时报告制度,电力企业经过自评估确定为重大隐患的,应当立即向所在地区电力监管机构报告。重大隐患信息报告应包括隐患名称、隐患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隐患危害程度、整改措施和应急预案、办理期限、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
电力监管机构对整改时间超过180天的重大隐患实行挂牌督办制度。电监会负责对整改时间超过180天的Ⅰ级重大隐患挂牌督办,电监会派出机构负责对整改时间超过180天的Ⅱ级隐患进行挂牌督办。
电力监管机构要加强现场监督检查,及时了解重大隐患整改工作进度,对于隐患整改责任不落实、未能按规定时间完成整改的电力企业,电力监管机构有权责令其暂时停工停产。
电力监管机构要加强信息交流工作,定期统计分析和通报所辖地区电力企业的隐患管理工作情况。
本规定由电监会负责解释并监督执行。各电力企业应结合各自实际和特点,制定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并报相应电力监管机构备案。
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构成条件,以及确定通关走私行为的依据。行为人通过假出口、假结转或利用虚假单证骗取海关核销,导致保税货物脱离海关监管,造成国家税款流失,情节严重者将被追究刑事责任。不可抗力导致的保税货物脱离监管不认定为走私犯罪。同时,文章还区分了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机关信息公开办法的相关内容。该办法旨在加强政务服务,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获取安全生产信息的权益。规定了信息公开的范围、方式和程序,并明确了申请信息公开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同时,该办法也涉及到信息公开的监督方式和附则。
食品标签瑕疵是否需要产品召回的问题。根据国家的食品召回制度,如果食品存在标签瑕疵但不满足食品安全标准并可能危害人体健康时,生产者可以采取补救措施并继续销售,但需要向消费者明示采取的措施并向监管部门报告。如果食品经营者未按规定进行召回或停止经营,监管部
保外就医脱逃罪的严重性。文章详细阐述了脱逃罪的主体和客体,即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以及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司法机关的羁押和监管秩序。同时,根据法律规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若存在不符合条件、严重违规或情形消失未到期等情形应被收监。非法手段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