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时间:2024-06-04 浏览:2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的要件
1. 客体要件
根据《著作权法》第三条规定,文字作品、计算机软件以及多媒体作品中的文字、美术、摄影、音乐等作品均属于受法律保护的作品范围。只要符合著作法所规定的作品条件和特征,就应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即使著作权法中没有明确规定的他人智力成果,也不可随意复制,创作者的权益不得随意侵犯。
2. 主体要件
根据行为主体在计算机网络传输中的作用,网络作品著作权侵权的主体可分为两类:网络使用者和网络服务商。网络使用者通过读取信息、下载资料、设立网页、传递电子邮件、进入论坛等方式,当其具备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并实施了侵犯网络作品著作权的行为,就构成侵权主体,应承担法律责任。
3. 客观要件
如果网络服务商在提供网络服务中存在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违法行为,并给他人造成了损害,那么其行为就具备了网络作品著作权侵权的客观要件。要认定网络作品著作权侵权的客观要件,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使用的作品和表演、录音录像制品、广播电视节目是受著作权保护的客体;二是未经著作权人和与著作权人有关的权利人的许可,擅自使用作品以及表演、录音录像制品和广播电视节目,不按著作权法规定的使用条件,则构成侵权。
4. 主观要件
侵权行为的主观方面指侵权行为实施者对自己的违法行为及其损害后果所抱的心理态度,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网络使用者或网络服务商通过网络自行实施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或参与他人著作权侵权活动,都属于故意侵权行为,应对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而不作为的侵权行为主要是由提供内容服务的网络服务商实施的。当提供内容服务的网络服务商明知网络上存在侵害他人著作权的信息内容时,应在技术可能、经济许可的范围内采取措施移除侵权内容。如果拒不移除,采取放任或支持的态度,则属于过失侵权行为,应承担连带侵权责任。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网络对传统隐私权的冲击及新的侵权形式
信息网络技术对个人隐私权的威胁以及网络空间中隐私侵权的情形。网络隐私权涉及个人在网络上的行为和信息,具有客体扩大化和数据化的新特点。非法收集利用个人数据、非法干涉监视私人活动、网络黑客的破坏活动以及擅自泄露他人隐私等行为严重侵犯了个人隐私权。
-
网络传播信息的法律责任
网络传播信息的法律责任问题。网络服务提供者和直接侵权的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是有法律依据的,旨在保护著作权人的权益。操作上是可行的,符合公平正义原则。虽然网络服务提供者无法阻止所有侵权行为,但可通过采取过滤和补救措施来防止损害扩大,因此承担连带责任是合
-
利用网络电话骚扰他人是否违法?
利用网络电话骚扰他人是否违法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这种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会受到相应的处罚。对于被骚扰者,可以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包括要求侵权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甚至要求精神损害赔偿。同时,被骚扰者还可以要求相关网站承担责任
-
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表现形式
(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的;(二)未经合作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单独创作的作品发表的;(六)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展览、摄制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使用作品,或者以改编、翻译、注释等方式使用作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七)未经著作
-
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的类型
-
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
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司法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