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拆迁是指依法拆除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房屋和附属物,并重新安置单位和居民,并对其所受损失予以补偿的法律行为。
2、城市的发展需要不断进行再建设,为了整体规划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有时需要对原有建筑房屋进行拆除、搬迁。
1、前期调研
对拆迁范围内的地籍情况进行调研,包括居民人口情况、房屋建筑情况、耕地情况、辖区内企业情况,并提交调查分析报告。
2、办理拆迁许可证
拆迁人向拆迁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拆迁许可证》,取得许可证后方可实施拆迁。
3、发布拆迁公告
拆迁主管部门发放《拆迁许可证》后,应发布《拆迁公告》,公告内容包括项目名称、拆迁范围、拆迁期限、补偿标准、奖励期限、奖励标准、拆迁补偿安置方案。
4、拆迁评估
选择评估机构,对被拆迁范围内房屋及构筑物进行评估,出具评估结果报告书,并进行公示和复核工作。对评估结果有异议的,进行专家鉴定。
5、入户动迁
给被拆迁人发放宣传材料,逐户进行补偿结果草算,并与被拆迁人协商安置补偿事宜。达成协议后,签订补偿安置协议,并进行档案管理和补偿结算手续。
6、公示
对最终补偿结果、一证两户奖励、残疾、低保的补助进行公示。
7、拆迁资料归档
将拆迁所涉及的相关资料归档管理,包括拆迁许可证、拆迁公告、拆迁方案、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书等。
拆迁补偿标准的合理性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补偿协议的订立和补偿决定的作出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拆迁安置补偿协议的订立需拆迁人和被拆迁人协商达成。补偿标准应根据具体拆迁项目和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确定,包括房屋补偿和土地补偿,商业性质用房的补偿应高于宅基地用房。如
征地补偿方案的复议程序。被征收人若对征地补偿方案不满意,可申请行政复议或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市、县级政府需及时公告征收补偿方案等相关内容,并重视宣传和解释工作。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流程包括公告、制定方案、征求意见、确定方案、审批及费用管理等步骤。
拆迁过程中需要摒弃的错误认识,包括抵触情绪、不了解相关政策、不合理的索赔要求、不合法的抵抗行为和忽视合法程序等。对于拆迁安置不合理的问题,可以向市、县级人民政府部门寻求解决,甚至提起行政诉讼。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并需要
未签订补偿协议就直接打款的情况下,是否代表当事人同意拆迁的问题。文章指出,这种行为可能是征收部门的陷阱,未签协议不能视为同意拆迁。同时,强调了房屋征收应遵守《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先补偿后搬迁,征收主体应与被征收人签订补偿协议。对于拆迁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