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环境罪处置的司法解释是什么
时间:2024-11-13 浏览:2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我国的环境问题是非常严峻的,为了治理环境污染问题,国家已经开放的很多的政策,而且需要耗费的时间很久,那么自己污染环境构成犯罪相关的解释是如何的?下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污染环境罪的司法解释及其理解
一、环境污染罪的定义和客观行为
根据刑法第338条的规定,环境污染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处置有放射性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为。该罪的客观行为主要表现为“排放、倾倒或处置”有毒有害物质。其中,“排放、倾倒”是相对容易理解和判断的行为,可以通过客观事实直接确定。而“处置”则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了“排放、倾倒”等一切处理行为。然而,在刑法中,对于“处置”的理解存在着“限制说”和“扩大说”两种观点,即“处置”是否必须与“排放、倾倒”在违法程度上相当。本文认为,从解释方法来看,对“处置”进行扩大解释更为合适,其违法程度应低于“排放、倾倒”。
二、对“处置”进行扩大解释的理由
1. “造成环境污染”是污染环境罪的必要要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第1款的规定,从事无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经营活动,严重污染环境的,构成污染环境罪。该规定明确表示,非法处置危险废物并不一定构成污染环境罪,只有“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行为才能定罪。由于“倾倒、排放”直接对环境产生影响,损害后果较为明显。因此,只要“倾倒、排放”行为达到一定数量和时间的要求,就可以直接认定为“严重污染环境”。而“处置”行为对环境的损害后果并不直接、可见,且因果关系较为复杂,需要进行综合评判。因此,不应将“处置”行为的违法程度与“排放、倾倒”行为的违法程度并列。否则,根据对“排放、倾倒”行为危害性的要求,很多实际上属于污染环境的“处置”行为将无法作为犯罪处理。同时,由于“收集、贮存、利用”等行为对环境的直接污染程度明显小于“排放、倾倒”行为,根据《解释》第6条的规定,从事“收集、贮存、利用”危险废物经营活动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构成污染环境罪。因此,作为与其并列的表述,“处置”行为的违法程度没有理由要求明显大于“收集、贮存、利用”行为,达到与“排放、倾倒”相当的违法程度。2. 将“处置”解释为与其他环保行政法规保持一致。作为典型的行政犯罪,污染环境罪以“违反国家规定”为前提。因此,在刑法和行政法规之间,相关重要立法用语的表述应保持一致,否则将导致法律适用混乱,也不利于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根据《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第31条的规定,“处置”包括了将危险废物焚烧、煅烧、熔融、烧结、裂解、中和、消毒、蒸馏、萃取、沉淀、过滤、拆解以及用其他改变危险废物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等方法。可见,“处置”方式多种多样,其范围广泛,涵盖的行为本身的社会危害性也不尽相同。如果将“处置”行为局限于焚烧等个别与“倾倒、排放”危害性相当的行为,将导致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处置”手段的不同,即使造成相同的危害结果,有些行为也不能按污染环境罪定罪,只能进行行政处罚,这显然违背了立法本意。3. 将“处置”解释为对物品的实质化处理,并未超出其本义。根据社会大众的一般认知,可以将“处置”解释为“对物品的实质化处理,以改变其本来所具备的部分特性,包括利用、废弃等处理安排,而非简单的物理位置变化或数量切割”。例如,中和、萃取、拆解等行为可以引起危险废物的物理变化或化学反应,使危险废物的特性发生变化。因此,将上述行为解释为“处置”并未超出该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环境污染纠纷的举证责任
环境污染纠纷的举证责任及相关法规。规定污染者需承担侵权责任,需证明其行为与损害无关或符合法律规定的免责条件。以远安市化工厂超标排放为例,介绍了应对措施和法律责任。受害者可通过举报维护权益,并要求赔偿。具体赔偿金额需视情况而定,我国尚未明确规定相关赔偿
-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与赔偿原则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和赔偿原则。环境侵权作为新型侵权行为,因高度工业技术缺陷导致,采用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并立的二元化归责体系。赔偿原则方面,应坚持全部赔偿与限制赔偿相结合,并适度运用惩罚性原则。由于现代工业生产排污具有高度危险性和涉及复杂的科
-
环境侵权行为的构成及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的作用
环境侵权行为的构成及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的作用。文章从解释论角度考察,对《民法通则》第124条和《环境保护法》第41条第1款的不同理解导致了对环境侵权行为构成要件及归责原则的分歧。文章指出,《民法通则》中的规定主要解决法律适用问题,应适用环保法
-
污染环境罪无实害结果也可入罪
新的司法解释新增了污染环境罪的入罪标准。修改后,罪名由原来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相应调整为“污染环境罪”。据此,《解释》规定,“严重污染环境”不再以造成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实害结果为必要。而根据新的司法解释规定,致使三十人以上中毒、三人以
-
两高污染环境罪司法解释是怎样的
-
污染环境罪处置的司法解释是什么
-
新环境污染罪司法解释中严重污染环境罪的规定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