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特殊侵权 > 污染环境侵权 > 污染环境侵权的责任如何划分

污染环境侵权的责任如何划分

时间:2023-11-04 浏览:2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9715
当下社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有人随意扔垃圾,环境的污染是当下社会的一个难题。那么,污染环境侵权的责任如何划分呢?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一些有关于这方面的法律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环境侵权责任的界定

一、损害的特殊性

环境侵权中的损害是指行为人通过污染或破坏环境而导致他人人身、财产和其他权益受损。与一般侵权相比,环境侵权具有客观性、确定性和法律上的可补救性,同时还具有特殊性。

二、构成要件

1. 潜伏性:一般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后果通常在行为发生后不久即可显现,而环境侵权的损害后果,尤其是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往往需要较长的潜伏期方能表现出来。

2. 广泛性:大型危险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损害不仅地域和对象广泛,而且污染危害持续时间长。除了物质性损害外,还包括精神性的非物质损害。

3. 因果关系: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之一是致害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然而,证明这种因果关系的责任在加害人身上的重要性被弱化。

三、因果关系的困难性

在环境侵权损害赔偿中,因果关系的认定存在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

1. 环境侵权的损害通常是间接的,因果关系不会立即显现。

2. 污染物的积累过程和损害结果的产生需要较长时间,且污染往往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因果关系的判断极为困难。

3. 由于认识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对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扩散、转化规律以及致害机理的认识还不完善。

四、因果关系的证明责任

在一般侵权责任中,受害人负有证明损害与加害人行为间具有因果关系的义务。然而,在环境污染侵权中,证明这种因果关系的困难性导致受害人难以获得赔偿。因此,我国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解释规定,加害人承担证明其污染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的举证责任。如果加害人无法证明这种关系的缺失,就推定其行为与损害结果存在因果关系,应承担环境侵权的民事责任。

五、因果关系的证明责任分配原则的改变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条(3)项规定了在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诉讼中适用因果关系推定原则的具体规定。根据该规定,如果加害人能够证明其污染行为与被害人所受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加害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否则,推定加害人的行为与被害人所受损害存在因果关系,应承担环境侵权的民事责任。这一规定彻底改变了因果关系证明责任的分配原则,保护了受害人的民事权益。

六、总结

环境侵权责任的界定涉及到因果关系的认定。尽管环境侵权损害赔偿中的因果关系认定存在困难,但通过推定因果关系规则和加害人承担举证责任的方式,可以解决受害人证明责任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在这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维护公平正义提供了法律依据。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一、环境侵权法院取证

    环境侵权案件中法院如何认定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关联性。环境侵权案件的证据收集主体广泛,包括当事人、律师、行政执法机关等。在环境侵权案件中,我国实行“差别待遇”的举证责任原则,原告应收集有关开发建设、排污、污染物浓度和数量等证据,被告应收集不产生、未

  • 电镀厂环境污染罪的处罚方法

    电镀厂因环境污染所犯的罪行及其处罚方法。违反排放规定的电镀厂将面临有期徒刑和罚款,自首可减轻处罚。环境污染事故分为四个等级,不同等级对应不同的处罚标准。在环境污染纠纷处理中,原告无需承担举证责任,诉讼时效从知道或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之日起算,由侵权行

  • 行政处罚决定书的有效性问题

    行政处罚决定书的有效性及其相关问题。当事人签字后,决定书即视为有效,不执行将面临强制执行。对于决定书存在的错误,如编号、字迹、日期等错误,需重新制作并送达行政相对人;处罚种类和幅度有问题需重新履行告知程序;适用法律错误和事实错误需撤销决定书并重新调查

  • 从本案谈污染环境侵权案件的举证责任分配

    被告认为本案诉争的移动通信基站的噪声及电磁波辐射,均没有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也就不存在污染环境的侵权行为。2005年11月3日,南靖县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应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即不论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有过错,只要客

  • 环境污染侵权民事责任
  • 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举证责任是如何转移的
  • 根据环境污染责任法污染环境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