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特殊侵权 > 污染环境侵权 > 环境保护法常识环境污染侵权的民法依据

环境保护法常识环境污染侵权的民法依据

时间:2024-11-13 浏览:4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9719
在环境保护方面,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因污染致害而引起的民事关系,解决一部分人污染环境导致另一部分受到损害这一社会问题,通过追究加害人的民事责任,实现社会公正。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就为您介绍一下环境保护法常识环境污染侵权的民法依据。

环境污染侵权的民法依据

民法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在环境保护方面,民法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1. 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因污染致害而引起的民事关系,解决一部分人污染环境导致另一部分人受到损害的社会问题,通过追究加害人的民事责任,实现社会公正。

2. 通过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使污染行为得到及时制止,污染危害被停止、排除,受污染的环境尽快得到恢复。

3. 通过对侵权者进行惩罚,增强企业事业单位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广大群众,使全体公民更加自觉地保护环境,使环境保护真正成为公民的一项义务,从总体上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4. 通过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既可以排除环境污染危险,又弥补了受害人的损失,实现公平。

民法对环境污染侵权的规定

根据1986年的《民法通则》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民法对环境污染侵权的民事责任作了以下原则性规定:

1. 第124条规定:“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2. 第107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3. 第134条规定了承担民事责任的十种方式,其中适用于环境污染案件的有五种,即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恢复原状、赔偿损失。

此外,民法中还包括了与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相关的其他规定,如第123条关于高度危险作业的民事责任规定、第130条关于共同侵权民事责任的规定、第83条关于不动产相邻关系的规定等。

结论

综合民法通则以及其他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司法实践,环境污染案件可以适用民法第134条列举的承担民事责任的十种形式中的五种,即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这些规定有助于保护受污染环境损害的个人和社会利益,并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环境污染纠纷的举证责任

    环境污染纠纷的举证责任及相关法规。规定污染者需承担侵权责任,需证明其行为与损害无关或符合法律规定的免责条件。以远安市化工厂超标排放为例,介绍了应对措施和法律责任。受害者可通过举报维护权益,并要求赔偿。具体赔偿金额需视情况而定,我国尚未明确规定相关赔偿

  •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与赔偿原则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和赔偿原则。环境侵权作为新型侵权行为,因高度工业技术缺陷导致,采用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并立的二元化归责体系。赔偿原则方面,应坚持全部赔偿与限制赔偿相结合,并适度运用惩罚性原则。由于现代工业生产排污具有高度危险性和涉及复杂的科

  • 环境侵权行为的构成及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的作用

    环境侵权行为的构成及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的作用。文章从解释论角度考察,对《民法通则》第124条和《环境保护法》第41条第1款的不同理解导致了对环境侵权行为构成要件及归责原则的分歧。文章指出,《民法通则》中的规定主要解决法律适用问题,应适用环保法

  • 工厂造成环境污染怎么处罚

    工厂造成环境污染,可以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处以罚款,或者责令停业、关闭。《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十九条:对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限期治理。前款规定的罚款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决定。第四十一条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

  • 环境保护法常识环境污染侵权行为的特征
  • 环境保护法常识环境污染侵权的民法依据
  • 我国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制度现状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