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因污染致害而引起的民事关系,解决一部分人污染环境导致另一部分人受到损害的社会问题,通过追究加害人的民事责任,实现社会公正。
2. 通过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使污染行为得到及时制止,污染危害被停止、排除,受污染的环境尽快得到恢复。
3. 通过对侵权者进行惩罚,增强企业事业单位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广大群众,使全体公民更加自觉地保护环境,使环境保护真正成为公民的一项义务,从总体上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4. 通过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既可以排除环境污染危险,又弥补了受害人的损失,实现公平。
1. 第124条规定:“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2. 第107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3. 第134条规定了承担民事责任的十种方式,其中适用于环境污染案件的有五种,即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恢复原状、赔偿损失。
此外,民法中还包括了与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相关的其他规定,如第123条关于高度危险作业的民事责任规定、第130条关于共同侵权民事责任的规定、第83条关于不动产相邻关系的规定等。
凯里学院附中教学楼墙体垮塌事故的相关情况。事故导致2名学生死亡,3人受伤,原因是教学楼楼顶电箱线路老化引发爆炸。学校曾申报重建,但未获批复。事故发生在持续阴雨天气中,居民认为天气也是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目前,相关部门正在调查教学楼的老旧程度和安全隐患
污染环境侵权案件的管辖法院问题,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对于未跨地区的侵权案件,由发生地人民法院管辖;对于跨地区的案件,则由共同上一级法院指定管辖。同时,文章还详细解释了污染者的责任、多个污染者的责任、污染者责任的确定、证据的提供以及专门知识的人出庭等相
环境污染构成犯罪的标准。根据相关规定,环境污染达到一定程度将构成犯罪。文章详细列举了构成犯罪的情形,包括造成公私财产损失、土地功能丧失、森林或其他林木死亡、人身伤亡等严重后果的情形。同时,解释了在认定环境污染行为时适用的法律标准。
工厂造成环境污染,可以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处以罚款,或者责令停业、关闭。《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十九条:对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限期治理。前款规定的罚款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决定。第四十一条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