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危害国防利益罪的罪名是比较多的,该因犯罪在主观上可以是故意的,也可以是由于过失原因造成的。战时犯前两款罪的,从重处罚。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过失犯罪,都要求造成严重的危害结果。没有法定的严重危害结果的发生,就谈不上犯罪过失的存在。
2025-02-06
大部分是一般主体,但也有部分犯罪只能由特殊主体构成,例如战时拒绝、逃避征召、军事训练罪的主体就只能是预备役人员。因为军人实施上述行为的,应当以军人违反职责罪一章中的战时造谣惑众罪、逃离部队罪等犯罪论处。另外,对于本章某些犯罪,刑法规定只处罚首要分子和
2025-01-23
危害国防利益罪是指主体出于主观上的故意或者过失,危害国防利益,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本罪简介编辑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将危害国防利益罪作为一类罪纳入了本法。刑法对危害国防利益的
2025-01-23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危害国防利益罪的主体大部分是属于一般主体,但有部分是属于特殊主体,如战时拒绝、逃避征召、军事训练罪的主体就只能是预备役人员。在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的犯罪中,由于刑法的特殊规定,部分犯罪的主体实际还是受到限制而不能是任意的一般主体
2025-01-16
的总称,其侵犯的客体是我国的国防利益,这是此类犯罪所具有的最本质的特征。战时犯前两款罪的,从重处罚。危害国防利益的行为的具体内容表现为,妨害军队作战和军事行动、破坏国防建设、危害国防管理秩序和拒绝或逃避履行国防义务等四个方面。犯罪主体多数为一般主体,
2025-01-12
国家安全是指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础和物质基础的安全。
2024-10-26
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法院必须依法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刑法分则主要对危害国家安全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危害国防利益罪等几种类型的犯罪,规定了可以选择判处剥夺政治权利。
2024-10-12
刑事犯罪包含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危害国防利益罪等。
2024-08-22
危害国防利益罪是指主体出于主观上的故意或者过失,危害国防利益,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军人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故意阻碍武装部队军事行动,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战时拒绝军事征
2024-07-24
根据刑法的规定,危害国防利益罪按其所侵害的直接客体的不同,分为五个方面的犯罪,即:危害国防安全方面的犯罪,危害军队作战利益方面的犯罪,危害军队战斗力方面的犯罪,危害战争动员秩序和兵役制度方面的犯罪和损害军队声誉方面的犯罪。这种犯罪行为在战时严重危害了
2024-07-22
第三百六十八条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军人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故意阻碍武装部队军事行动,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第三百六十九条破坏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军事通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破
2024-06-08
目前我国刑法规定了十大类犯罪,即刑法分则的十章,这十大类犯罪分别是:1、危害我国安全罪,2、危害公共安全罪;3、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4、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5、侵犯财产罪;6、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7、危害国防利益罪;8、贪污贿赂罪,9、渎职
2024-05-30
《刑法》第七章第三百六十八条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军人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故意阻碍武装部队军事行动,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第三百六十九条破坏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军事通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
2024-04-28
对危害国家安全和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附加政治权利;对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刑法分则对独立适用剥夺政治权利作出了明确规定,主要涉及危害国家安全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危害国防利益罪等
2024-01-07
故意或者过失均可能构成本罪。危害国防利益罪是指主体出于主观上的故意或者过失,危害国防利益,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破坏武器装备、军事设施或军事通信的犯罪行为,不仅严重危害武器装备和军事设施的安全,也严重损害国家的财产,必须依法予以严惩。“战时犯前两款罪
2020-05-25
公司监事的法律职责和义务,包括审查公司财务、监督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履职情况、纠正损害公司利益行为等职责,以及监事违法执行职务时的法律责任。监事有权提出罢免建议、召开临时股东会会议、向股东会提出提案等。如果监事违反法律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需承担相应的赔
行政处罚的追责时效相关规定。根据《行政处罚法》,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行政机关不再追究行政法律责任。追责时效的设定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行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使行政机关加强执法监督和追责力度。但追责时效也有其限制,在特殊情况下需依据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被赡养人或与赡养纠纷有利害关系的人可以通过起诉要求子女承担赡养责任的法律问题。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在哪些情况下子女可以不履行赡养义务,并提供了维护赡养权利的方法,包括寻求社区帮助、提起民事诉讼和追究刑事责任等。
劳动法中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包括工作年限的计算、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计算基数以及计算封顶等方面的内容。详细解释了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经济补偿的计算依据和原则、工资计算基数的确定以及针对高端劳动者的特殊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