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鉴别支票的真伪。应注意支票的日期是否为远期支票或过期支票。支票结算仅限于同城或指定票据交换地区内使用。对屡次签发的,银行根据情节予以警告、通报批评,直至停止向收款人签发支票。已签发的转账支票遗失,银行不受理挂失,可请求收款人协助防范。因而,存有空
2020-05-25
补充人是对空白转账支票上所欠缺的绝对应记载事项予以完成补充记载的人。补充人实施补充行为,即产生以下法律后果:。由于目前我国转账支票在大部分地区不能背书转让,所以在实践中,如补充人以自己为收款人实施补充时,补充人与收款人、持票人为同一人,如补充人转让支
2020-05-25
1、无金额起点的限制;在支票正面上方有明确标注。
2020-05-25
2、交付票据:出票客户将票据交给收款人。
2020-05-25
转账支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单位和个人客户,用于同城交易的各种款项,均可签发转账支票,委托开户银行办理付款手续。转账支票只能用于转账。最新规定,个人存入的转
2020-05-25
票据法规定,持票人将票据权利转让给他人,应当背书并交付票据。所以,当持票人为了转让票据权利,而在票据背面或者粘单上记载有关事项并签章,就是在进行背书转让。背书转让一经成立,即发生法律效力,产生票据权利移转的效力、票据权利的证明效力和票据责任的担保效力
2020-05-25
可以的,但是单位转账支票给个人,银行管理比较严格,不能超过5万,要个税完税凭证的。而且这个人账户,不是普通个人账户。
2020-05-25
现金支票不可以背书转让,现金类的金融票据都不能转让,但是转账支票可以背书转让,用于支取现金的支票不能转让,因为如果转让的话就会扩大支票的使用范围。由存款人签发用于到银行为本单位提取现金,也可以签发给其他单位和个人用来办理结算或者委托银行代为支付现金给
2020-05-25
背书连续是指票据第一次背书转让的背书人是票据上记载的收款人,前次背书转让的被背书人是后一次背书转让的背书人,依次前后衔接,最后一次背书转让的被背书人是票据的最后持票人。支票仅限于在其票据交换区域内背书转让。以背书转让的票据,背书应当连续。
2020-05-25
网友提问:我收到一张转账支票,然后要拿去进账,是不是在支票正面,收款人写我公司名称,背面右边,被背书人写我公司开户行名称,背书人签章:盖财务专用章与法人章,那么左边:附加信息要怎么填呢?
2020-05-25
A公司开出转账支票一张给B公司,B公司将其转让给我司。进账单出票人是A还是吧?在背面的“背书转让”栏里面完整填写你司名称,然后在粘单处贴上粘单。票据出票人在票据正面记载“不得转让”字样的,票据不得转让;其直接后手再背书转让的,出票人对其直接后手的被背书人不
2020-05-25
转账支票是由单位签发的,通知银行从其账户上支取款项的凭证。转账支票只能用于转账,不能提取现金。转账支票由付款单位签发后交收款单位,不准委托收款单位代签;不准签发空头支票和远期支票; 不准出租出借支票。各单位使用转账支票必须遵守银行的有关规定。
2020-05-25
4、委托收款或提示付款:收款人或持票人持转账支票委托自已的开户银行收款或到出票人开户行提示付款。
2020-05-25
收到转帐支票后,若出票单位是非同行的磁码支票,你须在支票背面盖齐银行预留印鉴。并填制银行进账单,将进账单和转账支票银行工作人员。银行工作人员会给你办理进账的,一般委托收款要4天后才能入帐;支票仅限于在其票据交换区域内背书转让。以背书转让的票据,背书应当
2020-05-25
同城票据交换地区内的单位和个人之间的一切款项结算,均可使用支票。自2007年6月25日起支票实现了全国通用,异城之间也可使用支票进行支付,结算。定额支票属有价凭证,要严格手续,妥善保管。
2020-05-25
一是及时到开户银行挂失止付;现行《银行结算办法》规定:“已签发的现金支票遗失,可以向银行申请挂失,挂失前已支付,银行不予受理;已签发的转账支票遗失,银行不受理挂失,可请求收款人协助防范。”因为空白支票遗失声明不具有法律效力。不仅如此,遗失人声明空白支票
2020-05-25
公司监事的法律职责和义务,包括审查公司财务、监督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履职情况、纠正损害公司利益行为等职责,以及监事违法执行职务时的法律责任。监事有权提出罢免建议、召开临时股东会会议、向股东会提出提案等。如果监事违反法律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需承担相应的赔
行政处罚的追责时效相关规定。根据《行政处罚法》,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行政机关不再追究行政法律责任。追责时效的设定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行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使行政机关加强执法监督和追责力度。但追责时效也有其限制,在特殊情况下需依据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被赡养人或与赡养纠纷有利害关系的人可以通过起诉要求子女承担赡养责任的法律问题。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在哪些情况下子女可以不履行赡养义务,并提供了维护赡养权利的方法,包括寻求社区帮助、提起民事诉讼和追究刑事责任等。
劳动法中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包括工作年限的计算、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计算基数以及计算封顶等方面的内容。详细解释了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经济补偿的计算依据和原则、工资计算基数的确定以及针对高端劳动者的特殊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