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转让的法律效力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如果公司章程有规定,按照章程规定执行;2、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需要经过其他股东过半数的同意;3、必须依法签订股权转让协议;4
2024-06-27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部分股权。转让股权时,转让方与受让方可以只签订转让协议,该协议也被视为合同。转让股权后,公司应当注销原股
2024-06-24
股权转让过程中,转让方需要交纳各种税费。股权转让连带债务各方该如何纳税:。内资企业转让股权涉及的税种 公司将股权转让给某公司,该股权转让所得,将涉及到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契税、印花税等相关问题。
2024-06-18
《公司法》三十二条第三款:公司应当将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及其出资额向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办理变更登记。正确的思路,应是直接适用《公司法》第71条第2款之对外转让股权规则,首先须名义股东与实际出资人间达成股权转让合意,进而才能谈得上其他
2024-06-12
1)向股东以外的第三人转让股权的,由转让股权的股东向公司董事会提出申请,由董事会提交股东会讨论表决;不设董事会的中小型微企业,股东可以直接向其他股东送达《股权转让通知书》;股东之间转让股权的,不需经过股东会表决同意,只要通知公司及其他股东即可。但是《公司
2024-05-27
挂牌期限为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之内。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
2024-05-23
股权转让是股东行使股权经常而普遍的方式,中国《公司法》规定股东有权通过法定方式转让其全部出资或者部分出资。股权转让协议是当事人以转让股权为目的而达成的关于出让方交付股权并收取价金,受让方支付价金得到股权的意思表示。股权转让,是公司股东依法将自己的股东
2024-05-18
股权无偿转让需要缴纳税费。个人转让股权时,根据股权转让收入减去股权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作为应纳税所得额,按照财产转让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无论何种股权转让方式,都应
2024-05-17
首先,《公司法》第72条第2款规定,当股东对外转让股权时,经股东同意转让的,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享有优先购买权。此处的优先购买权的适用情形是股权转让,而此处的“转让”范围具体如何确定?一般认为,该处转让包括有偿转让也包括无偿转让,如赠与、股权置换、强制
2024-05-03
股权转让纠纷可以通过协商或诉讼解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七十一条,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可以相互转让全部或部分股权。如果股东向非股东转让股权,需要经过其他股
2024-05-01
隐名股东股权转让应认定合法。根据《公司法解释(三)》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名义股东处分其名下股权的可以参照认定为无权处分。换言之,隐名股东是真正有权处分股权的人,其有权转让股权。因此,在当事人一致确认及隐名股东实质行使了其股东权的情况下,应认定隐名股东为公
2024-04-18
公司股东之间进行股权转让时,大部分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的规定,个人股权转让的应纳税所得额为转让股权的收入减去财产原值和合理
2024-04-12
股权转让需要股东过半数的同意,但不需要董事会的同意。转让股权的股东应当向其他股东发出书面通知,并在通知书中详细说明转让的份额、价格、时间和付款方式等信息。其他股东收到通知后,如果在三十天内未答复或未行使优先购买权,将被视为同意转让。根据《公司法》第七
2024-04-12
关于夫妻单方持股单方转让股权,核心问题还是股权转让。股权转让合同签订后,如果受让方将股权再行转让,将大大增加配偶另一方主张合同无效、恢复股权原始状态的难度,案件的进一步处理,将使涉讼层次增加,给法院审理带来难度。
2024-04-10
根据《股权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管理办法(试行)》,个人转让股权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式是将股权转让收入减去股权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作为应纳税所得额,然
2024-04-04
股权转让协议是当事人以转让股权为目的而达成的关于出让方交付股权并收取价金,受让方支付价金得到股权的意思表示。股权转让是一种物权变动行为,股权转让后,股东基于股东地位而对公司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全部同时移转于受让人,受让人因此成为公司的股东,取得股东权
2024-04-03
公司监事的法律职责和义务,包括审查公司财务、监督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履职情况、纠正损害公司利益行为等职责,以及监事违法执行职务时的法律责任。监事有权提出罢免建议、召开临时股东会会议、向股东会提出提案等。如果监事违反法律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需承担相应的赔
行政处罚的追责时效相关规定。根据《行政处罚法》,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行政机关不再追究行政法律责任。追责时效的设定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行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使行政机关加强执法监督和追责力度。但追责时效也有其限制,在特殊情况下需依据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被赡养人或与赡养纠纷有利害关系的人可以通过起诉要求子女承担赡养责任的法律问题。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在哪些情况下子女可以不履行赡养义务,并提供了维护赡养权利的方法,包括寻求社区帮助、提起民事诉讼和追究刑事责任等。
劳动法中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包括工作年限的计算、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计算基数以及计算封顶等方面的内容。详细解释了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经济补偿的计算依据和原则、工资计算基数的确定以及针对高端劳动者的特殊规定。